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未來5年內有機會刷新最高溫紀錄。學者認為,報告中氣溫上升趨勢與國內研究一致,但台灣降雨受梅雨、颱風等影響,空間與時間變化很大,降雨預測的不確定性較高。

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年5月底發布年度氣候更新報告,提出2021至2025年的氣候預測與建議。報告中指出,在未來5年的每一年中,全球年平均近地表(包含陸地與海洋)溫度都有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至1900年的平均值)升高至少攝氏1度,可能的範圍為攝氏0.9至1.8度。

報告也預測,這些年當中至少會有1年創下史上最熱、刷新2016年的高溫紀錄,這種機率有90%。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日前於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發表文章中指出,相信這項研究結果對世界各國投入2050淨零排放承諾會有刺激作用,提高達成淨零排放這項艱難目標的機會。

許晃雄提到,對台灣而言,報告中氣溫上升趨勢與國內研究一致,比較可信;但台灣降雨受季風與小尺度天氣系統(如梅雨、颱風)影響,空間與時間變化很大,因此降雨預測的不確定性較高。

許晃雄說明,因為此報告採用的氣候模式空間解析度不夠精細到可以模擬颶風,是依據氣壓與降雨預測,間接推測颶風;過去預測的校驗顯示降雨預測在大範圍空間分布還不錯,但值都小於觀測值。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台灣目前沒有類似近5年完整預測的模式和預估結果;這份報告未來5年的預測結果,對一般公眾的實用性較高,例如未來幾年農漁業生產、公共衛生、能源使用,或是水資源評估等。

責任編輯:謝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