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73年來最嚴重的事故,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重擊工程車出軌的嚴重意外釀50死的悲劇,許多開心出遊與返鄉的家庭從此天人永隔,到底應該「誰」要負責?未來有可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再發生嗎?

在比爾.蓋茲推薦的《真確》(FACTFULNESS)這本書裡,提醒讀者養成一個「求真習慣」:當壞事發生時,大家都會出現怪罪型直覺偏誤,此時更要忍住尋找待罪羔羊,以免未來壞事重演而無助益。也就是,當壞事發生時,別只找特定的個人或群體來怪罪,要想這背後可能不是有人故意為之,而應該關注釐清環環相扣的各個原因或整個系統。

這次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遭隧道工程車滑落重擊出軌事件,我認為是一個「制度殺人事件」,這個制度叫做「政府採購法」。這次肇事的承包商義祥,過去有高達15筆違規事件,仍能在政府採購法下拿到19項標案近兩億的工程。這一次在施工安全上漫不經心造成災難發生,很諷刺的是這標案叫做「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由義祥工程社疑似向東欣營造「借牌」取得資格低價標得此案,結果自己反而就是鐵路行車安全的兇手!

「政府採購法」的基本出發點是防弊,不管是公開招標或者是有資格門檻的限制性招標,最後的決標方式有一種是「最低標」,另一種是經評選的「最有利標」。根據統計約超過80%的政府採購金額都是採「最低標」,因為最簡單明瞭也最不會有爭議。因此即使重重評選出來的公共建築與工程設計,遇到政府採購最低價承攬的工程包商,在公共工程完工最後一哩路上也可能失守,衍生出不少紛爭。

但採最有利標,就沒問題嗎?隨著媒體輿論追查此段工程的得標監造商聯合大地工程顧問與政黨間的關係,似乎也出現對政府最有利標的不信任。筆者有些建築與土木系資深教授級的前輩師長,最後都是因為「最有利標評選過程有被收買嫌疑」而晚節不保鋃鐺入獄,日前也有知名公共工程建築師簡學義在最有利標評選過程中,因為現場評審的不尊重,怒而宣布退出公共工程界。

筆者建議,若能採最有利標的評選精神,並改善評選過程為少數人操縱決定為干擾,是不是就能讓大家安心了呢?近期有一項科技發展有機會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所謂「去中心化」就是將原本集中在一處的決策系統,改成彼此串連的分散式決策系統。白話來說,例如投標商想私下買通7位評審委員,可能很簡單,但是當評審變成70位甚至700位時應該就很難了,甚至輔以廠商財稅紀錄、訴訟紀錄、輿論聲量、信用評等各方來源資訊作為客觀給分參考。特別是5G時代的來臨,我們經過Covid-19疫情時代的洗禮,對於遠距參與會議、遠距投票已能漸漸接受。標案除了邀請具專才的評審委員,若類似美國評審團制度開放通過遴選的民眾以使用者與監督者線上參與一定金額以上標案,可不是可行?

公共工程天天都發生在我們的四周,惡劣的施工廠商就像是民眾生活中的不定時炸彈。這次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意外的50條人命,還不夠撼動這個制度的檢討嗎?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