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進入第二週,現在要找到「真新聞」,卻是越來越難!
因為假新聞在短時間內成長百倍,尤其Meta旗下的臉書(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擔心假新聞反噬,反讓高公信力的媒體報導能見度下滑。
「我軍正在策劃一場規模空前的戰鬥!」16日清晨,一則消息在以色列數百個WhatsApp群組中快速流傳開來,一位婦女用希伯來語匿名警告,「人們應該及早備妥食物、飲水,準備即將斷網一整個禮拜。」
這則訊息導致以色列人紛紛湧入銀行和商店提款、瘋搶食物,但才沒幾個小時,以色列軍方就在社群媒體X澄清,根本是子虛烏有。
除了假新聞,血腥的戰場畫面也在臉書等社群媒體流傳。以色列、英國和美國不少學校,紛紛敦促家長刪除孩子的社群媒體App,以免看到死亡等血腥畫面,引起兒童身心不適。
臉書在內等多個社群媒體,則收到歐盟官員的警告。如果這些內容違反《歐洲服務法》,罰款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美國也有國會議員呼籲,這些平台必須確保平台反對仇恨、非法內容的規則有效執行。
儘管如此,這些社群媒體,不但淪為假新聞孳生的溫床,更讓傳統媒體無處發聲。
真新聞不振的根源,得從7年前說起。各大社群媒體平台,反而是對推播新聞越來越謹慎,特別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
臉書甚至在2019年,與《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權威媒體簽下3年合約,花費高達1千到2千萬美元,只為提供免費又可信的新聞。
只不過,去年合約就到期,卻未能續約。
因為,這麼貴的新聞,卻難以變現。知情人士表示,正常影片帶來的營收,遠不如具有帶貨力的短影音。
於是臉書為了和抖音(TikTok)一較高下,把資金轉向吸引短片創作者,加上母公司Meta進軍元宇宙,資源也同步從新聞內容移往該領域。
讓情況更雪上加霜的是,使用者愛看,演算法也曝光更多創作者內容 (UGC)。
社群媒體監督機構「反對數位仇恨中心」創辦人暨執行長阿赫梅德(Imran Ahmed)觀察,平台傾向推播更多「猛料」,讓更多「壞演員」驅動用戶觀看,但很多都未經驗證。
就算臉書等社群媒體忌憚歐盟《數位服務法》的要求,卻也害怕使用者出走,依然不敢下重手整頓,只能任由演算法推播創作者內容。
尤其,當以巴衝突的假新聞以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傳播時,這些平台更是無力事先防堵。
臉書亡羊補牢的做法是,從哈瑪斯襲擊以色列當日起,成立「專門內容審查特別營運中心」,過濾希伯來文、阿拉伯文貼文,並刪除哈瑪斯經營的假新聞帳號,與近80萬則令人反感的內容。
臉書發言人史東(Andy Stone)表示,內容審查目前全天候運作,打擊違反臉書政策、當地法律的內容,也會協調該地區第三方事實查核機構,遏止假新聞的傳播。
但這樣就能有效減弱假新聞傳播力道?答案恐怕是,很難。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旗下數位鑒證研究實驗室資深總監布魯奇(Graham Brookie)觀察,平台少了傳統媒體資訊,結果仍只好提供創作內容。
當用戶希望了解以巴衝突最新、最詳細與最真實的內容時,平台還是會為用戶提供他們想要的內容。
「這些用戶生成內容雖然不見得全然虛假,但是從個別角度出發,缺乏新聞工作者、研究組織或社群媒體平台審查團隊,以更廣泛視角了解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而用戶即便沒有不良意圖,卻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分享假新聞或其他極具情感煽動力的內容。」布魯奇說。
「光靠一個普通人,很難在此刻看清(以巴衝突的)真實情況,」Google旗下網路資安公司Mandiant首席分析師霍特奎斯特(John Hultquist)點出癥結。
這句話看來雖顯無奈,但也反映Meta過往打造公共議題討論空間的理想,在抖音衝擊下,成為只重視流量和獲利的演算法媒體。
資料來源:CNN Business、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衛報
核稿編輯:吳和懋
延伸閱讀:
加薩走廊在哪?為什麼成以巴衝突引爆點?關於這場戰爭你該知道的事
深入以色列、巴勒斯坦邊界:被圍城的童年
上千以國軍人 告白「我如何製造仇恨」
「不會有天使來救我們,我們是被占領的人,自由只能自己爭回」
難民營中的劇場 用笑聲趕走槍聲
以色列導遊媽媽 拒絕讓仇恨世襲
網路上沒有檢查哨!27歲巴國青年創房產界Airb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