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央行總裁楊金龍29日示警,2023年歐美主要經濟體恐陷停滯性通膨風險。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30日表示,目前從主計總處的預測來看,台灣明年經濟仍可成長,預估上半年就會回到央行設定的2%。但是受到歐美市場需求的萎縮,可能導致台灣出口沒有支撐,屆時將由民間消費彌補。

楊金龍29日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演講,警示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2023年雖然預期低於2022年,但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隨著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歐美2023年恐將陷入「停滯性通膨」。

楊金龍分析,全球供應鏈瓶頸逐漸紓解,國際貨運費率走低、原油等原物料價格將回跌。央行9月理事會預測2023年台灣通膨率為1.88%,並受到國際景氣趨緩,制約台灣出口與投資動能,經濟成長率將降為2.90%。

楊金龍認為,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是長期停滯,仍待觀察。台灣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受到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會產生龐大的外溢效果,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的衝擊。

對此,邱達生表示,參考主要預測機構數據,預測2023年美國跟歐洲主要經濟體,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都會出現負成長,但是通膨仍很難回到聯準會和歐洲央行設定的2%以下,這個就是很明顯的「停滯性通膨」。

邱達生指出,目前從主計總處的預測來看,台灣明年經濟仍可成長,預估上半年就會回到央行設定的2%,而且沒有預測機構認為台灣2023年會出現衰退。反而是主計總處預測,明年第一季受到歐美市場需求的萎縮,可能導致台灣出口沒有支撐,但是民間消費可以彌補。

央行前總裁許嘉棟提出台灣CPI若加回油電凍漲的占比應該逾4%。邱達生說明,台灣現在的做法就是實現出口競爭力,台灣商品具備明顯的出口弱勢,因為自由貿易協定的覆蓋率不足,導致傳產在海外市場就會遇到關稅。

邱達生分析,油電凍漲就是讓企業面臨海外市場的關稅情況,還可以擁有成本價格的競爭優勢。若要反映真實的通膨情況,就會像鄰國日本面臨輸入性通膨,導致出口廠商的壓力更大,而且台灣現在CPI年增率明顯低於歐美的7~8%,這樣其實是讓以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體比較有支撐。

延伸閱讀:
2023 年全球經濟溫和衰退!富達:強勢美元主導市場
三大台股高息 ETF 易漲抗跌!00919、0056、00878 比一比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楊金龍喊歐美明年陷停滯性通膨!台經院學者:台灣出口沒有支撐

責任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