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持民心士氣,首重「生活的恢復」。當人民發覺日子恢復正常,就會具有長期抗戰的耐力。用數字化來表達就是,原本的生活水準若為100,預期戰爭將會降低到零,結果只有60,而隨著戰事持續,逐漸拉回80,那似乎也沒有不能忍受。

人類的心理就是這麼微妙,降低100無法忍受,降40還可以撐,降20似乎就沒差。

所以,我們有什麼可以做的?

首先,是防空警報的App,烏克蘭幾乎做到每個城市都有,能夠即時發布俄軍空襲的資訊。通知被攻擊城市的居民盡速避難,指引到最近的防空避難場所,讓人命損失降到最低。

台灣不少民眾有種錯覺,認為烏克蘭現狀缺水缺電,生活極為悲慘。實際的狀況是,這些生活條件差的城鎮,基礎設施本來就不好,所以供水供電一旦中斷,恢復時間也比較晚。但大城市的情況,比較類似台灣變電箱老舊爆炸、水管被挖斷後,區域會停水停電,持續時間在幾天內。

這是因為俄軍對烏克蘭基礎設施如電廠的攻擊,做不到全部摧毀,僅能部分損毀,烏克蘭維修人員數日內就能處理好,恢復正常。這也不難理解,寶貴的飛彈、無人機,拿去前線攻擊軍隊,對於軍方的壓力還比較大,破壞基礎設施,已經變成長期耗損資源用。

我們在烏克蘭的發現是,只要這種防空警報的獲得快速,避難指引簡潔,民眾很快就能適應。加上俄羅斯打擊能力做不到癱瘓城市消防醫護能量,所謂的戰爭損害,就跟台灣發生社區大火的情況差不了太多。

防災指引、練習,與寄軍事潛力於民

所以,台灣欠缺的是有效整合防空警報與避難指引的程式,以烏克蘭情況而言,平日多加訓練,開戰後的損害能降到更低。而這些我們現在都沒有,官方僅有避難場所的整理,而沒有實際演練過。

道理也不難懂,讀者有空可以在逛街的時候,觀察一下是否有些商業大樓貼著舊版的黃色防空避難標示,或是新版的指示。不只這些,新建的社區大樓,有些地下室外也有貼。

顯然我們沒有演練,不然理論上這些場所在空襲來臨時,都應該要開放附近民眾可以自由進出。以住用社區大樓而言,等於開放地下停車場給外人,一般而言都是不願意,若沒有多次演習配合,讓民眾早點習慣、明白怎麼處理,難保不會有萬一戰爭爆發,空襲警報響起,緊閉大門不讓附近居民進入的狀況。

除此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可以做,也應該要開始做的。

像是民防訓練,是否有做好臨時召集,像是規畫召集年齡已達除役的士兵,作為社區巡守隊,協助警方維持治安,幫助政府發放必要物資,維持交通秩序。

增加夠多的急救課程,無論是徵召的巡守隊,或是民間登記有案自發性的組織,可以在城市遭遇攻擊時,做簡單的檢傷、對重傷者進行急救、能快速的搭建臨時醫護所,避免醫院遭到解放軍惡意攻擊時,還保有相當程度的醫療量能。

民防不是只有這種,情報蒐集也是可以做。讀者可能覺得疑惑,情蒐不是專家的事情嗎?並不是喔,大家有沒有印象,曾抓到過一些在軍事基地外行蹤詭異、偷偷拍照的新聞?中國在台的第五縱隊最大的功用並不是聚眾滋事破壞,在戰爭戒嚴期間,做這些事情太容易被軍警殲滅。

他們最佳的運用是情報蒐集。也就是當作監視,提供重要的防空飛彈、機動飛彈發射車移動資訊,調查油罐車、小型油彈儲放處的位置。民眾若有基本訓練,在戰爭期間,軍警焦頭爛額時,協助觀察是否有他人奇怪的行為,諸如突然關心軍隊動向,面向重要軍事單位的房間是否有不正常的異動。寄望少數情報專家的監控,遠遠不如廣大民眾自發性的注意。烏克蘭戰場上,許多後方協助俄軍調查布防的親俄派、潛入特務,都是被民眾舉發的。

此外,募款與心理諮商也很重要。緊急募款協助受災的家庭購買必要的物資,能夠有效降低政府救災的壓力。戰爭時期會有許多傷亡,就算沒有遭遇不幸的民眾,也會有戰爭壓力徵候出現,心理諮商能盡速恢復民眾健康,於學校可以撫平學生不安,讓防災工作更順利。

最後,烏克蘭還有民間無人機零件提供商,有自己的進貨管道,軍方不需要統一採購,能夠就近購買零件進行維修。這些廠商甚至會在歐洲有自己的生產基地,將工廠設立在外,避免被俄軍打擊的風險,外國生產後直接送回國內交貨。而軍方的專業人員,有些可以就地採購零組件,自行製造簡易無人機,在戰場前線對俄軍進行偵蒐,還有魔改四軸無人機變成簡易投彈器的。

在台灣很難走到大規模登陸城鎮作戰,在戰爭初期即便在外國有生產基地,也很難運回國內,但若有民間量能的儲備,多一些儲貨管道,增強無人機戰時的生產,至少可以讓軍方得到充分的補給,撐過沒有貿易的初期,幾個月後就能恢復進口,很快的恢復軍方戰時需求的缺口。

整體來說就是寄軍事潛力於民,解放軍就算傾盡全力切斷本土的軍需生產,也無能做到毀滅已經鋪遍全台的協力廠。

說這麼多,我們想讓讀者明白的是,烏克蘭經驗裡,想要維持一般生活運作,就無可避免的要讓軍事力量進入民間。是不用到軍民合一,或是水乳交融的境界,而是越能將軍事能量融入社會,解放軍要打擊的目標就會無限上升,軍事手段就越沒有可行性。

當中國發現怎麼估算,武統台灣都是幾近不可能的,成本將會無限拉高,遠遠超過攻下台灣的利益。那麼,戰爭就永遠不會爆發。這就是備戰方能止戰的真正意義。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

書籍簡介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從烏克蘭戰場看台海局勢》

作者: 王立、林秉宥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21

作者簡介
王立

部落格與臉書粉專「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理科人出身的教書匠,以天橋下說書人自居。研究古典戰略為主的相關學說、戰史、武器、系統沿革,與社會制度變化影響。從二○○七年開個人部落格後,以每周最少一篇三千字的自我要求,定期更新部落格至今多年,近千多篇文章從書刊介紹到各種理論簡介,希望能把社會人文科學轉化成科普等級、中學生都可讀的文章,持續進行一個人的作戰。

2016年開辦臉書粉專,除了定期文章外,也在方格子開辦系列專欄,協助普及性的觀念推行。近年主要進行軍事常識普及化的任務,旨在破除中國資訊戰滲透,對台灣民眾觀念誤導的更正。

王立第二戰研所:
www.facebook.com/eoiss.blog
vocus.cc/eoiss/
medium.com/@eoiss

林秉宥

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淡江大學法學碩士,現為新北市市議員,為王立第二戰研所成員。曾協助《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其實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的出版與推廣。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