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Gather晨會中,我分享了我對張忠謀玉山科技論壇演講的細部觀點,比較完整地解釋了「標準品與客製品」、「高佔有率採降價策略」等幾個重要思路,也讓大家知道能採取這些策略,背後是有前提的,你學他,你可能會掛掉。

聊著聊著,有同學問我對上禮拜那個美國工程師來台受訓後的心得文的看法。其實我上禮拜本來就想寫的,不過一直沒有時間寫,今天就來好好說一下吧。

商業成功≠幸福企業

首先,我必須說商業成功與善待人才是兩回事,商業成功靠的是商業模式與營運能力,人才在中間當然是個重要元素,但畢竟不是唯一要素。對員工好的幸福企業,不是每間都可以永續經營,而世界百強的企業,也不見得每間都是幸福企業。

台積電的成功,一直都不是靠著讓員工活的幸福,讓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而來,更多的是兢兢業業,一點一滴,拚了命才達成的。

大家都知道台積電加班嚴重,就算之前張忠謀說不應該常態性加班,要求大家要減少加班時數,那時也爆出很多人是打了下班卡後繼續回辦公室工作。

不過外人其實也無法用工作效率不佳等理由來抨擊他們,畢竟他們可是世界級的領導廠商,而且是非常強悍的那種。從結果面來說,沒人可以說他們的管理是有問題的。

今天大家抨擊的,是他們對待人的態度,他們重視交期、重視產出,勝過讓員工準時下班,讓員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這就是台積電的價值觀。

台灣企業,太習慣用加班解決問題

我想這是很多台灣企業的問題,製造業與代工起家,過往的管理強調的是勞動力的管理,所以我們會用人頭數(headcount)來衡量一家公司的生產力,因為在工廠,多1個人就多1份生產力,這些人如果加班2小時,生產力就上升25%,所以加班成了提升生產力的良藥。

進度落後時,加班;要趕案子時,加班;工作量過大時,加班。我們已經太習慣用加班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從工作的源頭來解決問題,過往我總跟PM說,很多專案能準時,並不是因為規畫妥當,而是因為大家都配合加班,而且把加班視為習以為常。

一天排滿8小時的工作量,這是註定得加班的,需求變更時,不變更時程,而是直接在既有的工作上往上加,這也是註定要加班的,跨部門協作時,工作的交接(hand-over)不清不楚,時程常跳票,扮演最後一道關卡的人,註定得加班。這些問題其實一直都在,只是我們總是作短期容易的選擇,那就是加班,卻不曾去思考真正的問題究竟在哪,這就讓加班成了唯一解。

在談歸因時,你會發現,這種行之有年的工作文化才是問題的根源點,你說公司這麼多學歷高的聰明人沒人想解決嗎?肯定不是吧。只是當你在這樣個工作環境久了,你會習慣,你會覺得這很正常,而這個美國工程師卻怎麼看怎麼怪,這也是能理解的,可能他在美國待過的公司都不是這樣子的。

不過回過頭來,你為什麼選擇台積電呢?很多人看重的還是它的薪水,而加班問題應該在進去前就知道了。

台積電不是沒能力把工作環境改善得更好,而是這並不在他們的優先順位(priority)中,這是價值觀的議題,不見得是經營管理的問題。當台積電覺得這是一個真正動搖國本的問題時,或許這問題才會真正被改善。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