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開始,由於需求提升,全球半導體產業陷入嚴重缺貨,這也讓生產主力的台灣企業訂單爆滿,然而近期台灣接連出現缺水、缺電及疫情爆發等3大利空,若狀況遲遲未緩解,半導體生產存在隱憂,引起國際媒體關注,日媒則點出,台灣的基礎電力建設是否能夠維持經濟蓬勃發展。
台灣缺水、缺電、缺疫苗三重打擊,恐緩速經濟成長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台灣兩次無預警大停電雖然沒有對半導體企業造成傷害,但停電仍讓生產的連續性處在危險,台積電與聯電等廠商都表示,已遇到可能使小規模生產受阻的電壓驟降。
然而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下,台灣維持生產至關重要,但此時的停電引發對台灣基礎電力建設出現嚴重擔憂,能否繼續維持經濟蓬勃發展。
除電力短缺外,台灣企業還需要克服疫情爆發及缺水問題,1名不具名的晶片業高管透露,「我們突然面臨一系列危機,缺水、缺電還缺疫苗,我們唯一不缺的就是各行業的需求激增,已排到年底甚至明年之後,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和電,就無法完成這些訂單。」
中央大學副校長、水資源專家吳瑞賢則表示,台灣需要針對基礎建設進行規畫,「台灣需為基礎電力做未來30年到50年的長遠開發規畫,且不受政權交替的影響。」供水方面不僅需要相關措施節約用水,同時也需要增加蓄水設施滿足龐大需求。
報導提及,台灣第1季GDP飆升逾8%,國發會曾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超過5%,寫下逾10年來最佳表現,但前提是所有工業生產都保持不變,然而近期水及電力問題凸顯台灣基礎設施的關鍵漏洞,這也導致經濟發展上的擔憂。
*本文由中時新聞網授權,原文
責任編輯:謝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