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新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籍的侯友宜,2023年5月17日受國民黨徵召,宣布參選2024年總統選舉。侯友宜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曾任內政部警政署署長;2010年受時任新北市長朱立倫邀請擔任副市長,自此踏入政治生涯。
侯友宜2024總統大選競選辦公室於7月1日成立,目前由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擔任執行長、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擔任組織召集人,以及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任國政顧問團召集人。
侯友宜競選團隊已陸續公布各類政見:
經濟政見
4年內讓來台旅客突破1800萬人 | |
1.提高觀光產業組織層級:由總統府規劃召開觀光國是會議,行政院恢復定期召開觀光會報,並由院長親自主持。
|
|
打造金門為兩岸經貿示範區 | |
1.回應金門民生需求,推動通氣、通電。
2.建設金門成為人流、物流的兩岸客貨樞紐。 3.打造金門成為影視文化城,發展戰地觀光2.0。 4.開闢金門做為兩岸醫療專區。 5.推動「金廈和平大橋」公民投票。 6.發展金門與東南亞國家僑民的鏈結,成為前進東南亞市場的「僑」頭堡。 |
能源政見
2050能源願景:環境永續、國家安全、人民健康、有序轉型 | |
1.環境永續:2050淨零排放是全球共同的目標,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讓現有核電廠延役,以取代汙染及排碳嚴重的燃煤發電,是國際能源總署認定淨零排放成本最低的方式。同時政府要確保核能安全,與國際採用一致的科學方法處理核廢料,來達成環境永續的目標。
2.國家安全:以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電為首要考量。 3.人民健康:加速減煤、減碳、減空汙,讓人民遠離呼吸疾病及環境反撲的威脅。 4.有序轉型:能源轉型要務實可行,更要穩健。我們提出「供電無虞、有序轉型」的能源政策,具體目標包括「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及「2050淨零台灣」。 |
|
能源配比規劃: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2050淨零台灣 | |
1. 2030減碳台灣:
3. 2040無煤台灣:不再使用燃煤發電。 4. 2050淨零台灣:排碳能源包括:燃煤、燃油、燃氣全部歸零。 |
|
能源政策主張:以綠永續、以核減煤、邁向無煤、節能優先 | |
1.以綠永續:穩健務實持續增加再生能源發電,作為台灣未來主要的能源支柱。
2.以核減煤:與國際同步,善用既存核電的價值,作為降低碳排及空汙的關鍵選項。我長期因為重視核能安全,強調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但從來沒說過「反對核電」。 3.邁向無煤:初期運用燃煤發電作為能源安全與電價穩定的關鍵少數,但將逐漸減少燃煤發電,至2030年占比減少至14%,2040年完全停止燃煤發電,達成「2040無煤台灣」的目標。 4.以氣承轉:基於確保國家安全及供電無虞等因素,天然氣占比應維持安全不過半;未來部分天然氣機組在加裝CO2處理設備後,逐步移為備援。 5.節能優先:以節能及調節供需為優先,擴大投入節能、儲能及智慧電網的資源,以降低用電需求成長並提高電力調度效益,確保供電充足及穩定。 |
財政政見
力保勞保基金永續發展 |
1.積極尋找財源,目標為每年至少撥補1000億給勞保基金。
2.參考國外大型基金操作,提升基金投資效益、減少人為干預。 3.會召開勞保年金改革的國是會議,尋求和凝聚各方對基金永續發展的共識。 |
醫療保健預算支出達到GDP8% |
台灣的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目前僅占GDP的6.1%,低於日本的11.1%、韓國的8.4%,與OECD國家平均的9.6%也有差距。
我提出優先投資醫療保健預算支出,並允諾總統任內逐年達到GDP8%,從根本擴充醫療資源,而非挖東牆補西牆。 |
開徵富人稅 |
1.綜合所得淨額在1千萬元以上,且薪資所得不到3成者,開徵所得稅45%。
2.股票股利所得採分離課稅者,稅率由28%提高至32%。 |
勞動政見
勞工加薪,企業減稅 |
1.逐步調高勞工基本工資,以提升至3萬3000元為目標。
2.提高企業加薪扣抵當年營利事業所得額,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
|
增加休假天數,勞動尊嚴再升級 |
1.將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恢復為國定假日。
2.原先五一勞動節為勞工放假、公務員需上班,改為全國統一放假。 3.現行制度下,勞工一年有7天不給薪的家庭照顧假,將其中的3天改為給付半薪,以利勞工權益的提升和裨益其家庭生活的兼顧。 4.在促進女性權益上,會將原先一年「3日不併入病假」之生理假增加至「6日不併入病假」計算。 |
顧青年、輕賦稅 |
1.低薪上班族所得稅減半:凡全年所得淨額在56萬元以下,且薪資所得占其課稅總額達70%以上,將減半課稅,降低負擔。
2.若扶養12歲以下子女,將其每年的納稅扣除額提高50%。 |
一視同仁提高護理師薪資 |
對第一線護理人員,一視同仁提高薪資,提升留任、回任意願,不應該有日夜班的差別待遇。護理師加薪所增加經費,由政府編列公務預算。 |
地緣政治政見
台灣安全,日本才安心 |
1.讓台灣避免戰爭、追求和平,並且堅持中華民國的民主自由,是我最重要的責任。
2. 持續強化國防軍備,有效提昇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3.兩岸要有對話,才能避免衝突,只有台海安定,台灣安全,日本才能安心。 |
兩岸政見
兩岸必須對話,才能維持台海和平 |
3D戰略主張
1.嚇阻(Deterrence):必須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備戰不啟戰,讓對手在軍事上無法樂觀,不輕易開戰。
|
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 |
我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它的內涵是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絕對不是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 |
兵役恢復4個月 |
民進黨執政下,台灣陷入兵兇戰危,兵役延長為1年,所謂大學兵役「3+1方案」(男生念書3年,當兵1年),更是將青年推向戰場。 反對「3+1方案」,我當選總統,力求兩岸穩定和平,並在此基礎上,將兵役恢復為4個月。 |
住房政見
鼓勵企業興建勞工宅 |
1.凡在工業區有土地的企業,開放其在工業用地上興建只租不賣的勞工宅。
2.獎勵企業興建勞工宅,幫助勞工能兼顧工作及家庭,勞工宅也會同步規劃托嬰中心、日照中心等社福設施。 |
安心租屋 |
1.實踐租金實價登錄,讓租屋市場透明化。
2.調高房租支出「所得稅列舉扣除額」上限,減輕租客負擔。 3.針對房東採取「租稅特惠,分離課稅」的原則,引導房東誠實申報。 |
拚社宅 |
1.市地重劃、區段徵收開發區以一定比例劃設「社福用地」,增加可興建社宅用地。
2.以「容積獎勵」促進都更、危老,並回饋為社會住宅。 3.公有土地參與開發分回房屋,將以包租代管方式納入社宅。 4.大專私校退場土地,以一定比例優先興建社宅及運動中心。 |
遏止房價炒作 |
1.重新檢討「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實踐漲價歸公,遏止房價炒作。
2.推動房屋持有成本合理化如「空屋稅」或「囤房稅」,抑制炒房客牟利。 |
保障青年租屋、購屋 |
1.青年租金補貼加碼。
2.青年購屋超低利貸款。 3.保障社宅青年(育嬰戶)優先入住名額,採行「輪候制」提高多次落籤者中籤率。 |
民生政見
助生育、添好孕、強國運,投資台灣未來 |
1.補助凍卵保障生育:經醫療評估,30~40歲女性有2萬元的一次性凍卵補助,後續5年每年提供2000元保存費補助。最高補助3萬,預估補助3萬人;預算9億元,經費不足再增補。 成立少子化基金支持凍卵補助,不納入健保,讓女性國人衝刺事業時,可以保留未來生育機會。 2.提高育嬰留職津貼:現行6個月份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由平均月投保薪資的8成調高至投保薪資全薪;新增的2成由政府加碼補貼,減輕家庭育兒的經濟壓力。 3.三胎家庭房屋補貼:第三胎(含)以上之家庭,夫妻一生一次百萬補貼,可用於購屋、換屋頭期款及租屋,並設排富條件(綜合所得稅率未達30%,名下不得有房產,或換屋重購者得一屋換一屋)。 |
照顧兒童及婦幼 |
1.在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協調委員會,解決兒少福利業務跨部會協調與政策執行問題。定期舉行會報,專責兒童健康,並全面檢討現行兒童照護政策,降低嬰兒死亡率。
2.擴大兒童疫苗補助基金,讓常見兒童流行疾病疫苗取得公費補助,提供全方位母嬰親善健康照顧,讓嬰兒及孕婦在周產期有良好照護。 |
取消80歲以上巴氏量表,釋放家庭勞動力 |
1.80歲以上取消巴氏量表,長者可直接申請看護移工;70~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長者,亦取消巴氏量表。
2.看護移工與長照體系整合,強化移工照護技能與品質,提升高齡長者照護品質,改善健康。 3.就業安定基金補助雇主聘用本國看護,提升薪資及工作環境,並提高本國勞工就業競爭力,減輕家屬負擔。 4.釋放家庭勞動力,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擔,讓婦女重回職場,不必再為照顧家中長者而擔憂。 |
老人健保免費 |
1.65歲以上長者,以及55至64歲原住民長者,享有排富全額健保補助,也就是健保免費。
2.排富以綜所稅20%為標準,讓全國約有400萬名長者,享有無後顧之憂的銀髮生活。 |
推動高風險癌症預防 |
優先推動高風險癌症預防。跨部會公私協力推動國家級慢性病預防與健康管理計畫、重視骨質疏鬆的檢測及預防,針對PM2.5過去5年超標縣市民眾放寬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免費標準,並放寬五癌篩檢之適用範圍,降低乳癌、大腸癌篩檢年齡。 |
推動「國民心理健康計畫」 |
推動行政院層級「國民心理健康計畫」,全面推動心理及健康促進跨專業合作,提供多元形式之心理健康服務,並優化「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跨部會合作推動青年心理健康促進與服務。 |
推動疫苗及醫藥採購透明化 |
優先推動疫苗及醫藥採購透明化。將由專案特偵組全面調查採購文件及記錄,並公開調查結果,另會確保未來各種疫苗採購公開透明。 |
照顧老農,調高老農津貼 |
1.調高老農津貼,不能低於8000元。
2.老農津貼必須隨著消費物價指數(CPI)漲幅,每年調整一次。 |
教育政見
提高教育經費編列下限,讓教育有充足經費支持 |
修正《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提高教育經費編列下限1%,從23%調整至24%,預估成長300億:教育須有充足經費支持,若財政收入成長,教育經費也應按比例成長。 |
5歲幼兒教育投資加倍,預備國教向下延展 |
1.定額補貼5歲幼兒就讀私幼,再加1萬,加上先前已提出的「1萬育兒津貼」,共加碼2萬元。
2. 重整教保機構體質,健全學習環境,達到「普及」、「優質」、「公共化」。 3. 強化教保人員薪資待遇,專業尊嚴優先照顧。 4. 建立「準公共幼兒園品管機制」,杜絕準公幼現存亂象。 |
回歸英語科教學,優化英語學習環境 |
1.導正雙語教學亂象,英語教學回到英語課堂,真正回歸課綱中的英語教學,務實提升活化英語教學品質,確保學科領域學習成效。
2.教師甄試回到教學與本職學能取向的專業選才。 3.設置中央外師招聘與管理(培訓)專責單位,加強外師品管。 4.加乘投資英語教學及國際教育資源。 |
AI教育創新,促進數位平權 |
1.公私協力,推動數位平權,整合雲端科技中心、學習扶助、數位學習、AI教育等多元平台資源。
2.補助各縣市整合科技教育資源,導入AI教育資源運用,做為「AI推動教育基地」。 |
突破偏鄉教育限制,復甦社區 |
1.設置中央強化偏遠地區教育發展的專責單位。
2.代理教師表現優良可延長聘期或放寬再聘。 3.偏遠地區服務優良之代理教師,至少實際服務3年後帶職公費進修師培課程,取得合格教師證後可回任擔任正式教師。 |
全面檢討108課綱 |
召開13年未啟動之「全國教育會議」,針對108課綱造成學子負擔、國教向下延伸、高教競爭力與永續創新、提高教師薪資待遇、教師退撫制度、調降班級人數、降低教師工作負擔、行政減量等教育體質問題,進行對話。 |
讓技職引領未來 |
1.安心實習、安定學業:技術型高中、普通高中、綜合高中之專業型課程的實習實驗費及雜費全免。
2.政府挺企業、企業挺技職:民間企業捐贈技職學校,含現金、設備,依照捐贈類別,最高可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100%,促進民間參與技職教育。 |
支持大學自主權、追求高教永續 |
1. 支持大學自主權,確保大學人事、經費及學術自主。 2.大學學費合理化:提升公部門之高教經費挹注,並擴大弱勢學生補助。 3.逐年縮短公私立學雜費差距,定額補助就讀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逐年將補助3.5萬元增至5萬元。 4.擴大吸引境外生來台就讀。 |
延長學貸免息寬限期 |
免繳本息的寬限期,從畢業1年延長為畢業2年,由政府負擔,減少新鮮人壓力,支持生涯轉換適應與職涯體會探索。 |
穩定教師待遇與福利 |
1.提高教師待遇、福利與加給,建立制度化定期調整機制。
2.依法撥補足額年金,確保公教安心年金永續,教師獲得尊嚴、合理對待。 |
擴大終身教育經費,鼓勵終身學習 |
1.倍增終身教育經費,4年共增加30億元。
2.整合終身教育據點與資源,擴大對終身教育機構與國民終身學習的補助及支持。 |
交通政見
尚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