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高層昨天展開總統拜登任內首次會晤,卻罕見在鏡頭前針鋒相對。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這是拜登政府首次領教到中國「戰狼外交」作風,也打破任何美中關係可能重置的幻想。

美中雙方昨天分別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帶隊下,一行人前往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市(Anchorage),為為期2天的美中外交高層會晤揭開序幕。

原先預期僅是雙方照本宣科、朗讀制式聲明的簡短開幕儀式,卻疑似因為美中關係近年全面交惡下雙方「積怨已深」,最後演變成長達1小時的美中高層互批大會。

布林肯開頭就關切新疆、香港、台灣、網路攻擊及經濟脅迫等議題,楊潔篪則反勸美方先顧好自己國內屠殺非裔等人權問題,並指美國才是「網攻冠軍」。王毅也抨擊美方在會談前夕為香港對中國發動新制裁的舉動,「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今天報導指出,這是拜登政府首次領教中國「戰狼外交」。這場美中會晤算是高階外交會談,卻毫無外交禮節與手腕可言,打破任何美中關係可能在經歷川普政府強硬政策後重置(reset)的幻想。

報導也表示,中國外交官員在昨天會談上,作風比他們在川普任內出席任何公開會談還來得強勢,讓兩邊人士擔心起美中關係狀況。

「戰狼」一詞出自2015年一部中國愛國電影「戰狼」。爾後因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時常在推特(Twitter)發表引戰言論,與批評中國的外國人士唇槍舌戰,不少中國外交官相繼跟風,讓「戰狼」變成中國外交官的代名詞。

報導指出,與川普政府的衝突,尤其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上,讓中方言詞更為激烈。川普政府對疫情起源提出相關理論後,趙立堅反控病毒可能是由美國軍人帶到中國武漢。

報導分析表示,趙立堅在推特上的措舉,其實反映出中國大範圍改變與世界往來的方式。報導舉例,去年夏天,王毅曾警告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若訪問台灣,將「付出深重代價」,被歐洲國家視為挑明的威脅。

此外,報導說,中國「戰狼們」近來也不停對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加油添醋,尤其是美國,種種因素才造就昨天會談局面。

美中此次會晤共進行3輪會談,18日下午、晚上各一場,19日上午再一場。

談到美中昨天激烈交鋒,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波特(Jalina Porter)今天在媒體簡報會上以「誇大的外交演出」形容中方表現,並指相關言行應是為了國內觀眾。但她強調,美方不會讓類似戲劇表演擾亂他們此行目標。

學者:兩強進入新型對抗關係

拜登政府上台後的首場美中高層會談落幕,過程中雙方罕見在鏡頭前針鋒相對。學者認為,美中都因內政外交因素而有不能向對方示弱的壓力,這次對話絕非雙邊關係和緩的契機,兩強已進入新型對抗關係。

對於這場美中高層會談,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今天受訪表示,華府藉此對盟邦及中國喊話,強調美國不會背棄盟友;中國則對內釋出不會接受美方期待及要求的訊息,並對外強調今後沒有中國同意,不可能由美國說了算。他認為,北京也藉機對美國盟邦嗆聲,「我們連你的老大都不怕」。

賴怡忠觀察,中國在會談中直接攻擊美國民主制度,就意識形態及政治價值與美國直球對決,兩強已進入新型對抗關係。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王高成則說,外交政策畢竟有慣性,中國還未即時調整於川普時期的戰狼式外交作風。

王高成表示,拜登對中政策表面上看起來軟,其實更硬,拜登在不少場合上對北京多有批評,且美國在這場會談前動作頻頻,如布林肯就點名24位中港官員損害香港自治,使北京認為有必要在會談上反擊。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盧業中表示,美中都因內政外交因素而有不能向對方示弱的壓力。拜登政府面臨國內族裔衝突,對中政策更要守住,不能失分;中國一方面得處理香港情勢,一方面則避免予外界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觀感。

盧業中說,美中緊張已上升至中共中央外事辦的層次,恐怕只剩習近平能出面緩頰,未來可關注習近平與拜登是否通電,為美中互動原則定錨。

至於台灣應如何解讀美中高層會晤結果,賴怡忠認為,這次的對話絕非雙邊關係和緩的契機,中國將突破第一島鏈,與美國直接較量,未來從東海、台海至南海恐怕衝突不斷。

盧業中觀察,布林肯開場提及台灣,代表台灣已是與印太地區深切相關的重要議題,不再是川普時期的制中籌碼。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