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陷入代際貧困,年輕人只好停止生育

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這些問題成了不少國家近年來關注的重點。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2019年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10.48‰——為2000年至今的最低值。不僅僅中國面臨著生育率持續走低的情況,諸多東亞國家及歐美國家均面臨著少子化的難題。

  •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2017-2018年,美國出生人數下降了2%,創下了32年來的最低值。
  • 韓國統計部門公佈,2020年韓國出生27.6萬人,死亡30.8萬人,首次出現了人口負增長。
  •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人口動態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0年日本新生人口數量為87.27萬人,連續5年創歷史新低。

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科技變革帶來生活方式的轉變後,育兒成本的上漲和人們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都會降低生育意願。

而為了保證下一代具備足夠的社會競爭力,已婚已育家庭不得已要加大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資,這直接導致經濟和其他能力不足的家庭,所養育的下一代競爭能力不斷下滑,陷入代際貧困。為阻斷貧困向下一代傳遞,年輕人只好選擇不生或晚生。

中、美、日、韓少子化,是歷史問題還是社會因素?

1982年開始,計劃生育被定為中國的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計劃生育對中國人口問題的作用不可忽視,但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由傳統的高出生、高死亡、低成長轉變為低出生、低死亡、低成長模式。

另一方面,由於亞洲地區根深蒂固的歷史文化因素,獨生子女政策使得更多人因為性別原因選擇生男孩。隨之而來的是很大的社會問題:比如人口老齡化加速、男女比例失調加速等。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如今亞洲地區的男性人口大約比女性多1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40歲人口的男女比例是101.1:100;30歲是109.7:100;20歲是118.9:100。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一份調查報告稱,性別比例失衡將導致針對婦女的暴力增加,婦女拐賣問題進一步惡化。長期以往,男女比例失調會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預計中國將有超過千萬人無法找到配偶,造成人口嚴重萎縮。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2015年全面實施「二孩政策」。

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一方面是由於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育齡婦女人數呈現逐年減少趨勢。另一方面,隨著養育子女的精細化程度不斷上升,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養育成本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與之相同的是,經濟學家萊曼.斯通(Lyman Stone)認為,美國的「生育崩潰」也是由於當今社會無法滿足人們養育孩子的需要。作為移民國家,美國一直都依靠大量的外來移民保證人口的高速成長。此前,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的一般生育率已跌至1.7,略高於日本的1.4以及中國的1.63。

日本作為島國,其經濟發展長期受制於國土面積帶來的有限資源。二戰後,日本為了避免人口規模擴大過快,從而導致突破資源承載極限,也同樣選擇了控制人口規模的政策。

而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中,生育率排名倒數第一的韓國,則是一定程度受到年輕人高失業率的影響。據統計,20歲到29歲的韓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0.7%,在可怕的失業率面前,年輕人結婚生子的打算不得不被延期或打消。

年輕人的恐婚恐育,究竟是在恐什麼?

隨著時代高速發展,現在到了適婚適育年齡的年輕一代人,其價值觀大多接受過新觀念的影響,傳統文化對其影響相對漸弱,「組建家庭」不再是這代孩子心中的頭等大事。另一方面,社會壓力過大,導致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年輕人不願「緊衣縮食」來付出高額的養育成本。

我們可以將不願生育的人分為3類進行分析:

1.不想生

除了生活安定的需求外,這類女性對於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自由獨立的需求更高。

首先,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女性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和就業機會,女性角色轉變可以多元化實現人生價值。這一轉變給予更多女性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使得女性在生育一事中獲得更多話語權和自主權。

其次,由於單身人群往往更加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以降低生活品質為代價的生育使諸多年輕夫妻望而卻步。

第三,新一代年輕人思想較開放,「頂客族」早已不是新鮮事。基於伴侶雙方的共同意願,不少夫妻選擇主動放棄生育,不再「為孩子活」。

2.不敢生

一般來講,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為23至30歲之間,但這一年齡段的女性大多初入職場或處於事業上升期。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往往收入不高、支出不低,無力承擔養育成本。已進入事業上升期女性,因擔心就業權益受損害,會主動將生育計劃延期。

在中國,受傳統觀念影響,當夫妻決定結婚或生孩子後,買婚房、買學區房的需求,則會被提前趕上日程。而一對年輕夫妻往往需要「掏空」兩個家庭,背上幾十年的貸款來購房,巨大的經濟壓力使得年輕夫妻不敢前進。

3.生不好

隨著養育孩子的精細度上升,很多夫妻都會認為「少生優生」不僅能夠滿足家庭需求,還能減輕家庭壓力,相對保證孩子的生活品質。故而大家的生育慾望不斷降低,將有限的資源優先提供給一個孩子,以保證孩子在今後的競爭中能夠獲得優勢。

多地發布鼓勵生育政策年輕人:已閱

生育率持續走低,將導致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短缺和撫養負擔沉重等諸多問題。為了鼓勵生育,各國都採取了很多措施:

  • 中國2019年將子女教育列入專項附加扣除範圍,提出構建普惠性托幼體系,減輕家庭的生育成本。
  • 美國各州的措施不盡相同,但在稅收方面有相似規定,同時還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設置了補貼來鼓勵生育。
  • 日本2012年修訂的《兒童補貼法》規定,每個新生兒可以得到生育補貼42萬日元,3歲以下兒童每月可領取1.5萬日元,3歲至15歲兒童每月可領取1萬日元。
  • 韓國政府則向孕婦提供200萬韓元不限用途的生育津貼,且要求企業公開男女員工待遇,做到公平公正。

但即便各國皆以各類措施應對低生育率,卻始終收效甚微。有研究指出,日本推出的兒童津貼制度對提高年輕人育兒意願並無實質意義,面對巨大的育兒成本,補貼金額不過杯水車薪。年輕人並不會因為政策上的誘因,就積極生育。政策能否落地,購房、就業和教育等育兒成本能否下降,才是年輕人更關心的問題。

生育始終是個人選擇,想要改變人們的生育意願並不容易。聯合國曾做過預測,全球女性的生育率會持續下降到一個更低的程度。因為當生存環境變得惡劣時,降低繁殖意願是生物的本能。也只有當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信心,能夠安心享受家庭生活時,「多子多孫」才有可能會多福氣。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時舊,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