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誘惑與干擾的時代,我們常常難以「自律」得去實現自己想達成的目標。

然而,無法自律並不表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需要適合的技巧,來幫助我們建立出「易於融入生活」的有效自律機制。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本文將會分享我持續自律生活超過4年,歷經挫折、學習和成長,精練的5大技巧,希望能幫助你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自律技巧1:釐清你的自律目標

歷史名將拿破崙曾經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明確目標,堅持追求。」

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這可以給予我們強大的信念,遇到阻礙時,也能透過內在驅動力,讓自己保持行動。

我有一位朋友,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嚴格自律。他白天上班,晚上學習考證照,花了半年的時間成功轉行,月薪直接翻上10萬。雖然這樣的月薪,是用一週工作7天拚命換來的,但他沒有因此鬆懈,仍在生活中抓空檔學習,持續讓自己精進,才能給自己和母親更好的生活。

自律技巧2:讓自己避免分心

其實生活要過得如意,「減法」比加法更重要。

我發現以前無法按照計畫做事,最大的主因是我很容易會分心,頻繁查看手機訊息,導致浪費許多時間。

為了讓自己保持專注,我使用一款叫Forest的工具,在我專注時,直接「減去」手機所有App的使用權。

如下圖所見,當我專注工作,系統會幫我種植一棵樹,並鎖住我其他的App,如果強行終止樹就會枯死,這個機制有效幫助我避免分心。


自律技巧3:設計獎勵機制

用「做到A」就「獎勵B」來激勵自己。

小時候,爸媽為了讓我養成學習習慣,都會跟我說,寫完作業,就可以去玩電腦!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機制,給自己創造自律驅動。以下分享我自己規劃在生活中的獎勵機制:

  • 運動:一週運動3天持續一個月,就可以吃吃到飽。
  • 演講:認真準備好演講簡報,隔天就能喝飲料。
  • 寫作:連假完成簡報,就可以換新手機。

獎勵不一定要實質,只要是能取悅自己,給自己肯定和鼓勵的,小至吃一塊蛋糕,大至買新3C都沒問題。

自律技巧4:找到努力的同伴

我去健身房運動的時候,喜歡上團體課,因為看著身旁努力的同學,我也會想要拚一點,努力運動完再休息。

找同伴一起自律的好處有以下3點:

  1. 科勒效應(Kohler Effect):人會彼此模仿和比較,沒人想成為團體中最弱的那一個,這能讓我們堅持更久。
  2. 承諾一致性原理:說出口的自律就要做到,不想被人認為是言而無信,或是三心二意的人。
  3. 找出行為盲點:同伴能讓我們能更了解自身的習慣、行為模式,在撞牆期時獲得新的靈感與啟發、給予彼此繼續前進的支持和鼓勵。

自律技巧5:以「一天」為單位練習

人類天生有個壞毛病,就是在準備重新開始、認真幹大事時,會過於樂觀的設下太宏大的目標。

比如,年初時寫下新年新希望,希望自己今年可以一週看1本書、瘦10公斤、發100篇貼文。然而,這些事情「時間跨度」太長了,在還沒有自律習慣下,很容易執行幾天就停止計畫。

這時候,我推薦以「一天」為單位,開始練習自律。如果能早起閱讀、下班運動、晚上寫作,一天做到這3件事,真的就超級自律了!

以一天為單位練習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驗證我們前面提到的目標、分心、獎勵和同伴機制是否到位,有缺少的部分就去補足,隔天重整出發!

總結:自律從認真過好每一天開始

比起每次制定新計畫,都滿腔熱血的寫下好多待辦事項,不如踏實的從每一天做好一件事情開始,規律養成自律習慣,更能夠贏來人生的改變。

最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多數人都小瞧了「分心」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同伴」能帶來的正面效益。希望看完本文,能夠為你帶來一些新啟發,並找到方向去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文獲「亨利溫」授權轉載,原文:如何自律?不能只靠努力,5大技巧幫助你養成好習慣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