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中有種名為「流」的東西,意指每個棋手下棋的棋風,體現出各自的性格和追求的目標。
我的棋風被評為像燕子一般迅速而華麗,亦即不拘泥於框架,展開冒險的激烈比賽。相反的,李昌鎬(編按:現代圍棋史上僅次於吳清源的偉大棋士,與作者曹薰鉉、徐奉洙、劉昌赫並稱為「韓國四大天王」)則被評為遲鈍而平凡,面對對方的挑釁,他也會無限忍耐,默默的走自己的路。因此,他擁有「石佛」的稱號。
徐奉洙憑藉其不畏混戰的戰鬥棋風,獲得「野草」的稱號;劉昌赫則以其深厚而華麗的進攻,被稱為「玉面殺手」。諸如上述,這些構建故有圍棋世界的人,都有自己的「流」。
「流」沒有絕對強大的一方。儘管在雙方對決時,對上某一流有強烈反應,對上某一流則顯得弱化,但也不是百分之百。所有的「流」都有其優勢和弱點,相互補充、發展,並不斷進化。
對於圍棋棋手,屬於自己的「流」是一種自我。以何種方式下棋,是「我」以何種方式活在這世上的宣言,因此大師們的圍棋對決就像這種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衝撞一樣。圍棋足足存續了4千年至今,因為它不僅僅是單純的遊戲,還能從中解讀出人生觀和生活哲學。
遺憾的是,現在韓國圍棋界很難發現嶄新的「流」。看新人下圍棋,覺得他們下得真是不錯,但路數好像在哪裡見過;感覺他們似乎是根據某人的棋譜,按照某人創造的定式下棋一般。
有時在某個關鍵,會期待出現具有創造性的新招,卻無論如何等待,也總是出現前人下過、平庸的招數。最近圍棋愛好者紛紛抱怨圍棋變得無趣了,為什麼?
我認為原因在於教育。
最近的圍棋教育是填鴨式的。填鴨式教育由老師帶領學生,教導他們各種的知識,因為無論如何都想要盡快得出成果,給學生和父母滿足感,因此無法給孩子們想像的自由,而是讓他們背公式。
更何況不是邊思考邊下圍棋,而是按照公式下棋。這樣的教育導致孩子們的圍棋比賽不是在較量思考力,而是在比劃誰輸入了更多的資訊。這種教育方式不可能出現屬於自己的「流」,就像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孩子無法想像教科書以外的知識一樣。困在框架内的教育,造就了困在框架内的思考和自我;思考受限,自我當然無法自由。
我此生最幸運的,就是遇到讓我將自己本來面貌保留下來的好老師。我的老師瀨越憲作(編按:日本職業圍棋棋手),在韓國儘管不為大眾所熟知,在日本卻擁有孕育現代日本圍棋英雄的美譽。
老師平生只收了3個入門弟子,即人稱改變世界圍棋走向的吳清源、關西棋院的創立者橋本宇太郎,還有我。
我11歲時成為老師生平最後的入室弟子,一起生活了9年。在雅緻的日式木造住宅中,八十多歲的老師、十幾歲的我和老師的兒媳,以及幾年後一起生活的秋田小狗班凱,我們4個一起生活。但在這9年裡,老師對我授課的次數屈指可數。老師指導對局時惜字如金,除了偶爾讓我覆盤,他幾乎不說話。
當時我幼小的心靈覺得很委屈,一度擔心他是不是年紀太大,精神不佳,或是忘了為什麼把我叫去日本。過了幾年,我才意識到這麼想是錯的。某天晚飯時,老師認真的盯著我說:「你認為我能夠給出答案嗎?圍棋本來就沒有答案,我要怎麼給你?答案必須你自己去尋找。」
接著又說:「雖然沒有答案,但努力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圍棋。」
一起生活了9年,瀨越憲作老師真的一次也沒有對我說過圍棋要怎麼下,不要那樣下、要這樣下。他明知道我出去和誰下棋、下什麼棋,卻從來沒有干涉過。可以說我是天馬行空、自由奔放的學習了圍棋。
老師把答案告訴思緒混亂的學生,無疑是很容易的作法。但這只是讓學生得到答案,而非領悟——領悟只能從自己思考的過程中獲得。
瀨越憲作老師很清楚怎麼教圍棋。圍棋教育的正確做法是只提示方向,任由學生自己學習。多虧老師這樣的教育方式,我才能為了找出唯一的妙手,在無數個夜晚哼哼唉唉的度過黃金般的青春歲月。
背公式解題很容易,可是一旦碰到稍微脫離公式的題目就無用武之地。相反的,獨自徘徊的人不知道那些公式也無所謂,他可以透過思考,找出屬於自己的解方。
我沒有接受過定型化的圍棋教育,所以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隨心所欲的下圍棋。後來它成長為只屬於我自己的攻擊型棋風,並得到「燕子行馬」、「魔術師」、「火焰噴射器」等獨特的評價。
給孩子思考的自由,讓他們自己去想。獨立思考的孩子個性會變堅強,自我也會變得堅韌,並能夠形成以自己的方式引領人生的自信,與實際的性格。
思考會告訴你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朝哪個方向前進的答案。不會思考的人連日常的微小選擇都要問別人的想法、看別人的眼色,擔心究竟應該這樣還是那樣做,不安的尋求幫助。
最近幾年間,解決煩惱的人生導師愈來愈多,原因為何?不就是因為無法靠自己進行思考的人愈來愈多嗎?不就意味帶著不安的自我活著的人愈來愈多了嗎?
人們認為幸福來自於金錢、名譽或成功,但我相信真正的幸福來自堅實的自我。自我正是自尊。只要自我堅強,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動搖,不被別人的視線和社會尺度所左右,按照信念行動。
當然,這種自我不會憑空出現,唯有透過自己思考的習慣和自我反省、有深度的思考才能獲得。要想成為在任何處境都能不看人臉色,毫不畏縮、堂堂正正表明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信念行動的人,就要學會自己思考。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突圍思考》
《突圍思考:擺脫困局,超越勝敗情緒的人生觀點》
作者:曹薰鉉
譯者:盧鴻金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1
作者簡介
曹薰鉉(조훈현)
最符合「傳說」這一形容詞的獨一無二圍棋高手,也是擁有對局比賽世界最多勝場(1,953勝)、世界最多大賽冠軍頭銜(160次)記錄的當代最强的棋士。
1989年韓、中、日三國頂尖棋士參加的圍棋奧運會「應氏盃」中,曹薰鉉先後戰勝世界一流棋士,獲得首屆賽事冠軍,一舉將當時還籍籍無名的韓國圍棋地位推向頂點,更獲得了「圍棋皇帝」的稱號。
雖然創造了韓國國内乃至世界圍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輝煌成績,但在弟子李昌鎬等後輩棋士的强力挑戰下,曹薰鉉也嘗到了失敗的苦果。在多次往返於巔峰和谷底的波瀾壯闊人生後,他領悟到思考的力量,並擁有能靠思考克服任何難關的信念。
自從以當時世界最年輕棋士身分登上職業棋壇以來,超過六十年的歲月,他依然喜愛圍棋。對於勝負的緊張感已淡化,他的圍棋人生仍朝其他方面拓寬、加深。在改編自應氏盃對局的韓劇《未生》中,曹薰鉉特別客串了一角;他也參與圍棋手遊的宣傳工作,為圍棋的大眾化奉獻心力。他强烈期待後輩棋士們能在良好的環境中下棋,讓圍棋成為傳承思維遺產的工具。
他很少提及自己除了圍棋之外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他第一次回憶了作為勝負高手的人生,並整理出自己的想法:「敢於面對人生的勝負,走上只屬於自己的道路。」如果把他的思考法內在化,任誰都能得到這樣的力量。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陳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