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準則讓我們可以創造出每日的生活節奏。最棒的是,生活準則能夠幫助我們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意圖,以及得以實現這些意圖的實踐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在這本書中探討的「儀式」可能是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生活準則」可以將這些儀式組合成一套模式。

傳統社群的生活準則,可能會包含好幾十種不同的小原則或做法。所有這些小原則綁在一起,就構成了完整的生活準則。比如說修道院的生活準則可能包含了一個僧侶如何禱告、吃飯、工作和生活等的小規則。

每天早上,修道院僧侶們會聚集,大聲朗讀其中一條原則。這麼做1個月,他們就能夠確認完所有生活準則。一起大聲朗讀會播下專注的種子,讓他們得以專心實踐當天的特定規則。比如說,聖本篤準則(Rule of Saint Benedict)中第48條,開頭就寫著:「怠惰是靈魂的仇敵。因此,弟兄們應該在固定時間從事體力勞動,並在其他固定時間進行神聖的閱讀。」這些準則通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價值,接著說明該如何實現那樣的價值。

找出你自己的生活準則,需要一些時間和深思熟慮,但完全是可行的。首先,找出一些你想實現的美德或意圖,數量最少3個,也可以多達30個。我在設定自己的生活準則時,會為本書中提到的4層連結各自寫1條規則。對自我、對他人、對自然,還有對超然的宇宙。

接著,針對每個主題,寫下幾則筆記,打幾行草稿,也可以寫長達半頁。如果想得到一些靈感,你可以參考查爾斯.拉豐(Charles LaFond)的《給自己的筆記》(Note to Self)或大衛.弗萊霍夫(David Vryhof)《有意識的生活》(Living Intentionally)的練習小手冊。

「暫離日」讓我能真正休息

我會先從寫下一條和自己連結的規則開始。我知道當自己狀態變差時,就會傾向過度工作,逃進我的電子郵件收件匣裡,因為至少在那個當下,我是在處理一些我可以確實取得進度的事情。

我知道休息和不工作的時間對健康極為重要。因此從2014年起,我就開始實踐自己的3C暫離日,這如今已成了我最重要的精神實踐。

但只要我去旅行或不在家時、當我突然有個緊急的截止日,或是當一場重要的足球比賽開始,這個實踐似乎瞬間變得無關緊要。我很需要一顆北極星,提醒我為什麼要做這個實踐,為什麼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它是不斷讓我回到我所重視事物上的指南針。於是我試著把它寫下來。

休息是必要的。

如果沒有休息,愉快的事情就會變成日常雜務。優先順序會消失,我也會陷入毀滅性的行為模式。休息是一種責任,不只是對我在乎的工作,也要對下屬們負責。我將查看最後一封電子郵件,完成最後一個動作並打勾。

如果在暫離日時,有無可避免的活動插入,比如婚禮、葬禮或是其他重要的人生時刻,我就會另外安排1天休息。我不會在休息的日子旅行。星期五晚上我會待在家,或是某個悠閒的地方。當我為了遵守暫離日而拒絕愉快,甚至可以賺大錢的機會,我會更明確知道自己正在遵守這條規則。

星期五夜幕降臨時,我會把我的手機和筆電關機,直到星期六黃昏,才會再打開它們。這是一種神聖的節奏,以便重新進入這個星球的自然規律。暫離日並不是一種奢侈,而是一種權利。

暫離日會孵化並解放我最有創意的想法,也是美好計畫和渴望的誕生之處。不是因為我強迫它們出現,而是因為我可以接受它們。

在休息時間我可以放下自己貪婪的本性、享受每一次呼吸。我會唱歌、畫畫、寫作、睡覺、走路、吃飯、說話、聆聽。我會很安靜、會沉思。我會點上蠟燭。如果我開始分心,誘惑只會越來越多,休息是來幫助我的工具。

先從1個月或某一季開始

當然,我偶爾也會有未能遵守的時候,如果規定那麼容易遵守的話,就不會需要它的存在了!但定期重讀這份提醒,可以幫助我和自己設定的意圖重新連結,它提醒了我遵守對自己的承諾生活時會是什麼感覺。當我有足夠的時間唱歌、凝視窗外、讓新的想法浮現,或是想聯繫某人,如果我能夠優雅地度過生活的顛簸,都是因為我好好地遵守自己的準則的緣故。因為當我感到易怒又疲累、感到憤怒與孤立時,我可能會過度工作,而不會堅持這個練習。

承諾要在一段時間內遵守規則,也會很有幫助。你可以先從1個月或特定的某一季開始。如果你有信心,就可以許下堅持1年的承諾,但你不應該期待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改變。正如拉比西姆查.齊塞爾.齊夫(Simcha Zissel Ziv)在《日常神聖》(Everyday Holiness)中提醒我們的,轉變心態是「一輩子的工作,這就是為什麼你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去做這件事。」

當你開始在紙上寫字時,在你承諾實現你的意圖之前,可以請某個人先看過一遍。我會跟至少一位我信任的智者分享我的準則,請他們回饋我寫下的內容與他們有關的部分。這個做法會避免你掉入羞愧,讓你不會因為辜負自己的期望而責備自己。和某個有陪伴經驗的人建立連結,也會同時加深你自己的精神實踐,這些人像是精神上的導師或長者,這是另一種得到支持的絕妙方法。

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如果你已經在思考自己正在進行或是打算實踐的做法,如何讓你將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的習慣裡。生活準則可以幫助你整合這一切。在這個斷線的時代,這是你建立連結的急救包。生活準則可以讓你回頭省思,那些打開心扉、振奮精神的話語,提醒你天生就有的,和你自己、和他人、和自然,以及和宇宙最大的奧祕連結。

書籍簡介

個人儀式的力量:用微小而深刻的奇蹟習慣,在混亂中安頓身心

作者: 卡士柏.特奎勒

原文作者: Casper ter Kuile

譯者: 黃怡雪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者簡介

卡士柏.特奎勒(Casper ter Kuile)

  他是屢屢獲獎的Podcast節目「哈利波特與神聖的文本」(Harry Potter and the Sacred Text)(下載量超過兩千兩百萬次)的共同主持人,也是哈佛大學神學院創新部研究員、新創公司神聖設計實驗室(Sacred Design Lab)的共同創辦人。他的作品曾發表在《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Vice》、《大西洋》、《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公共電視網(PBS)上。

  著有論文《我們如何聚在一起》(How We Gather)(共同作者之一),他也曾在阿斯彭思想節(Aspen Ideas Festival)、坎城國際創意節(Cannes Lions Festival)與非營利團體未來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發表他的研究。

譯者簡介

黃怡雪

  不挑錯字就渾身不對勁的處女座。大學期間開始跨足翻譯的世界,從此與翻譯結下不解之緣。不翻譯的時候,喜歡旅行、閱讀、專心生活。關於生活的書寫,都放在個人臉書專頁「斜槓人妻小酒館 Welcome to Snow Bistro」。

出版日期:2021/12/28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