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順利在中年轉場,你願意花多少時間準備?

看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例子。2006年,剛過50歲的他,宣布兩年後淡出微軟,投入更多時間在慈善工作;事實上,他安排了3階段過渡:45歲,將CEO職位交出去,50歲到52歲,逐漸退出所有管理職務,59歲,辭去微軟董事長一職,轉為技術顧問。

像他這樣有能力與資源的人,依舊要按部就班的準備;對於一般工作者而言,更必須提前規畫。

暢銷財經作家,人稱樂活大叔的施昇輝認為,要順利轉場,必須具足3個條件:財務規畫、房子、生活費:「如果這3個條件沒有達到,你可能必須延後。」但他強調,絕對不是有錢就沒問題,「不無聊才是重點,而不窮是基礎。」

嘉裕西服前總經理江育誠,50歲後開始為轉場做準備,他把轉場這件事當作重要志業來經營,用10年時間,花1萬小時來準備與練習;他在62歲退出職場第2天,他立刻背著畫具寫生去,如今他不僅開班授畫,還是骨董鐘錶修復師。他們是怎麼準備的?

X工作太忙,老了再培養興趣
O學會重疊式思考,降低退休落差感

50歲以後,是江育誠最忙的時候,這個年齡階段的經理人,不僅是人生歷練與精力最豐沛的時候,也是被公司最委以重任的時期。

當時,他不僅擔任嘉裕西服總經理,同時也身兼其他要職,還得經常出差海外,巡視工廠,最忙的時候,他刻意展開了退出職場前的興趣培養練習,每週間挪出兩個晚上去學畫,再忙都一定排除萬難。

環顧四周,他是唯一認真準備培養興趣的主管,其他人會說太忙沒時間,但他認為,一旦觀念改變就會認真盤點時間,絕對擠得出來。

他說:其實,幾歲離開職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要把工作當成生活全部,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興趣也是一部分,若退出原職場,也只是停掉生活的一部分,落差感就不會太大。

他還記得他40幾歲時,每逢週五,都會有幾位退休同事回公司找他聊天敘舊,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走出原來上班環境與思考模式,也沒找到生活支柱。

以他為例,他退出職場前10年,總共花1萬小時學畫,他的想法是,如果他設定60歲以後退出職場,並成為業餘畫家,那麼至少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學習繪畫,還能開班授課;如果等到60歲才開始學畫,一方面體力下降,一方面就算學有所成,10年後他也已經70歲:「70歲的眼睛與體力無法出去寫生,對顏色敏銳度變差,所以我要成就人生另外一個陌生夢想,越早準備越安全。」

如今,他不僅有能力開班教畫,也結識了一群畫友,人生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完全無縫接軌。

「離開職場後,除了生活目標頓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會發生,」他說,除了作息改變,沒有時間壓力外,沒有了會議與應酬,人際關係也會一夕改變。

他60歲離開工作,不僅刪光同事電話,連他的老闆,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的電話也刪掉,結果嚴凱泰花了足足3個月才找到他。「我已經找到我離開後要做什麼,過去的人脈只會阻礙我前進,讓我有依賴感。」他說。

而要創造職涯第二曲線,盤點專長,是一定要做的事。

104人力銀行成立高年級平台,幫助年過55歲的高年級生盤點專長,繼續貢獻價值,竟意外拓展出「導覽」這個市場。

X沒了正職,收入與價值也沒了
O盤點專長,教人養蚯蚓也能賺錢

起初,他們認為高年級生當導覽很適合,因此為他們盤點專長,在平台上開課。剛開始是姑且一試,沒想到大受供需雙方歡迎,如今有超過300多位高年級生開課,學生每年成長3成到4成,去年因疫情關係,上導覽課的學生,更成長5成左右。

例如,從牙醫師退休的何良正,年輕時興趣就是地方歷史與建築文物,長達20幾年的研究,加上他英日語佳,外賓來台想逛大稻埕,多由他導覽;「60歲的人跟20歲的人做導覽的差別在於,60歲的人在這裡已經生活多年,他們可以講出這些建築物背後的故事,但是20歲的人只能用背誦的方式,這就是高年級生的價值。」104人力銀行資深協理李明倫說。

這些高年級生的專長,包羅萬象,從教人如何養蚯蚓,到如何寫對遺書子孫才不會吵架,讓報名者趨之若鶩。這些都是高年級生的長期興趣,離開正職工作前,可能不認為它有市場價值,但其實不然,「專長」不僅為他們創造職涯第2曲線,甚至收入還超過正職。

X人生下半場再鑽研理財
O退休族別買台積,想配息別想價差

施昇輝40幾歲離開職場,除了持續理財,他開始去念電影碩士班、寫書、演講,過組合式人生。

他認為,人生短短幾個秋,不應該在人生下半場才開始學習投資理財,而是應該在50歲以前,甚至30、40歲開始,做好未來第2人生的理財規畫。

他解釋,很多人退休後想做理財功課,心態就是想要賺價差,但是到了50、60歲的年紀,甚至已經邁入40歲的人,在投資上都應該要追求相對穩健安全,而不是高報酬,「退休的人也不該買台積電。」

「台積電當然有成長性,但是成長伴隨的是風險,這個年紀要的是安全而不是追求成長,情願以領股息為目的,因為波動小。」他認為熟齡選股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過去30、40年都配息,二是大到不能倒。

在保險方面,他建議,無論你現在幾歲,即刻就要開始買保險,從壽險,醫療險到意外險都要有足夠的保險,因為年齡越大保費越貴,不像股票還可以逢低買進;但他強調,保險指的是單純的保險,而不是跟儲蓄險綁在一起,「未來儲蓄險報酬率會越來越低,保險還是回到它原本急難救助本質就好。」

此外,他更建議人在全職工作時,應該要買房,退出全職後,房貸已付清。因為若無固定薪資進帳,什麼錢都可以省,房租與房貸省不了;相反的,有房也還清房貸,想過節衣縮食的簡單生活就沒壓力。

X離開職場,再彌補親子關係
O每天花5分鐘,也能親近孩子!

日理萬機的經理人,先前忙著全力衝刺職場,無暇顧及家庭關係;退出職場後,難免會想彌補失去的親情時光。

「一旦你想重建家人關係,壓力就會很大,還不如順其自然。」施昇輝說。他40幾歲離開職場,經濟上無憂,面對青春期的小孩,覺得教養才是最難的事;但如果要重建親子關係,「坦白說,如果你每天刻意找30分鐘跟他聊天,保證關係搞壞,彼此壓力都大。」

他的方式是,當時念高中的兒子每晚補習,他每天晚上開車接他,儘管只有5分鐘,就是他的親子時光,「隨便聊都可以,只要讓他知道你在他身邊陪伴他就好。」

江育誠則表示,許多經理人投入工作,犧牲與子女相處的時光,但建造了一個穩定的家庭,這是取捨問題,沒有對錯。但親子關係,不是邁入人生第2階段後才開始建立,第一階段就應將家庭關係納入經營;包括工作、親情、興趣、運動時間、慈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做好平均分配就好。

從施昇輝到江育誠,他們的多條人生曲線令人羨慕,但往回推,他們都是有規畫、有紀律、有取捨,才能順利轉場,換取更大的自由。無論你現在幾歲,都應該以終為始來計畫,只要開始啟動,一切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