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任職於惠普集團旗下的安捷倫科技公司,待遇優渥、同事都很棒,在這工作讓他成就感十足。然而,在從事夢想中的工作1年後,他卻開始考慮轉業。在他心中種下轉職種子的人,應該是他父親漢斯。他父親老是說,如果你在目前領域裡已經是專家,這時就該改變了。「不要等到已經是專家後再想著換工作。」言下之意,不要等到自己覺得厭倦了才換跑道。

但侯德實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他希望不要只專精單一領域、希望新工作可以完全不同於現在的工作。當然,改變就會有風險,但不改變的風險其實可能更大。侯德想要改變的原因是他想要當「創作者」,同時希望找到一個可以不斷追求成長,到老也能繼續的專長。

侯德有一項強大的優勢:他有強大的邏輯思考能力。他受過工程的訓練,也有相關經驗。不論最後選擇什麼職業,都必須要能讓他施展邏輯長才。

於是他開始探索各種可能性,隨時寫下腦子裡浮現的想法。再慢慢整理各種瘋狂想法。6個月後,有個答案出現了——木工。

侯德從來沒有動手做過木工。但他深受加拿大的美麗樹林吸引,也很欣賞木工賦予作品獨特生命氣息的巧手。一塊木頭會變成怎樣的成品,取決於木頭和木匠溝通的過程。但這大大不同於他在科技產業的經歷,推動科技工作的是追求一致、準確和效率,毫無情感可言。

侯德找出了他想做的事,他預想了10年後的今天,他將會在自己的木工教室裡,與學生一起做木工。但是他也同時問著自己:「該怎麼樣達成這個目標?」

在與自我溝通的過程中,有2件事越來越清晰:第一,他很喜歡自己腦海中看到的畫面,這是他夢想中的未來;第二,他必須辭職,解開科技產業的「黃金手銬」,然後跳入陌生的水域中。但這一跳不能保證成功。

侯德用了「預想未來」的方法,只需要有大方向,就能讓自己朝著新目標前進。他辭去前途似錦的工作,很多同事一方面覺得這是不智之舉,但同時又非常羨慕他。

創業的過程,比侯德當初想像得艱辛太多了。他沒有任何木工的實作經驗,需要從頭學習最頂尖的木工技術,他還要研究各種木料、黏劑、還有拋光;打聽去哪裡買到最好的材料,以及如何讓自己不斷接收到專業新知。

另外,侯德從來沒有創業的經驗。他必須研究該賣什麼產品、要賣給誰。他要掌握成本、地點、物流,還要搞懂現金流。他必須從頭到尾自己來——廣告、採購、製作、運輸、測試、製作、接訂單、設計、解決問題、實驗、拜訪新客戶,還有木工這一行的行規和法令規範。他才意識到自己以前在大公司被寵壞了,大公司有各種專職部門,搞定運作公司的各項事務。

正因為侯德一開始不知道實際上究竟會有多困難,他才能在未知的過程中持續往前。

侯德漸漸發現,用「預見未來」的思考模式,無法針對一個自己一竅不通的新領域規劃細節,也無法擬出創業計畫。但是,想做木工的那份初衷,在潛意識裡指引著他,持續往新方向前進。

直到現在,他仍然會在腦海中想像自己該如何進步,如何學習與成長。侯德說:「空閒的時間,我就會坐在工作坊想著下一個計畫。不管我在哪裡、做著什麼事,我總是在想下一件要做的事。」

向智者取經,想像智者會如何思考?

侯德努力打造一個可以迫使自己不斷學習的環境,不要滿足於「老樣子」。10年過去,侯德對於他的新工作甚至比以前更有熱忱,就算工作中並不是事事如意。

侯德以前很喜歡他在科技業結識的同業,他們個個絕頂聰明,可以讓人專注在工作上。為了留住這種精神,侯德開始把他欣賞的人、尊敬的人,或是不喜歡的人寫下來。

這些人有個共通之處,就是他們非常專精於自己的領域。侯德仔細想這些人都提出什麼類型的問題,他們成功的關鍵又是什麼。

當初在惠普時的一位「明燈級」師父所說的話,至今仍盤旋在侯德腦海中,在他製作各種不同木工時幫助他專注。師父曾說:

  • 這項產品的確很有特色,但是它的基本功能好用嗎?把自己當顧客,用顧客的角度來使用產品,想辦法達到顧客使用產品時想要達成的目標。
  • 尋找三贏的局面——供應商、客戶和我們自己,都要能獲利。
  • 認識自己的長處在哪裡、能在哪成功,專注在這上面。但同時也要知道自己的缺點何在,並且針對缺點尋求協助。
  • 想一想未來。你所跨出的每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在未來的路上都能積聚成能量。
  • 想一想複利的孳息方式。
  • 有什麼「與某客戶之間有問題」的情況,有問題就是機會,與客戶建立更好關係的機會。
  • 不要因為去上了一堂銷售課程或其他什麼課,就以為自己了解那個領域。實際去做個10年,你才算是開始要認識某個領域。
  • 設法幫助別人發揮他最好的部分,幫助他更上一層樓。這可以讓你自己日益精進。不能反過來要別人先幫你。

即使到現在,侯德仍會想像自己與惠普的老同事開會,藉此保有同事深具啟發性的做法。「我會回想同事以前提出的問題,想起他們的態度,然後讓他們『陪我一起』檢視我的構想或遇到的挑戰。當然這完全比不上實際上跟他們一同工作,但我藉此能把他們最棒的部分帶入我現在的環境裡。」

大腦喜歡這樣學改變-問題

換你試試看:智者的話語
侯德把同事給他的務實建議列出來。你也可以想一想,你欣賞哪些人?特別景仰誰?甚至你不喜歡哪些人?想一想你的周遭有哪些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特別出類拔萃?這些人會提出哪些問題、抱持哪些觀點呢?

以「智者的話語」為標題,列出你最喜歡的幾位同事,以及幾位你不喜歡、但是很傑出的同事所說過的睿智話語。要針對你自己的喜好和你的目標,也就是說,你列出的這份清單也包含了你本人的創意。


創業路上需要保持活力來源

侯德以前待過的高科技產業環境非常有活力,充滿各式各樣的深入談話、創意發想,以及激勵他的同事。侯德開始思考,自己一個人獨挑大梁時,要如何保持團隊工作中的活力呢?

思考這一點,使侯德意識到一件有違直覺的事:時間並不是他最重要的資源。他最重要的資源其實是活力,包含身體、心理2方面的活力。

於是他開始常常散步、爬山、騎腳踏車。他漸漸發現,當他在大自然中散步時,常會冒出有趣的想法、想到問題的解答。就連散步後沖澡的時刻也能有收穫,他說:「浴室是我的創意辦公室!」

侯德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想念惠普的績效評估。負面評價雖然惱人,但是總能讓人藉此改進缺失。現在沒有人為他做績效評估,侯德就會自己進行「事後檢討」。每完成一個案子,他都會問自己、問客戶、問朋友各種問題,這樣他才知道還有什麼進步的空間。

侯德對自己精細的木工感到自豪,他也努力做實驗,接受自己犯的錯。他很清楚,創造的前提是要勇於接受錯誤。侯德的看法是:「當事情出錯、不如預期時,如果可以用正面的角度看待,想辦法扭轉情勢,讓事情變得比預期中的結果更好,這樣也挺有趣的。」

大腦喜歡這樣學改變-問題

換你試試看:正面思考的力量
再討人厭的人,也能為你帶來正面的貢獻。以「逆轉勝」為標題,寫下你如何把負面人事物轉變成正面學習經驗。如果想要讓這項練習更有效,你可以約一位充滿正能量的朋友,與他分享你的正面思考模式。(別讓自己掉到負面情緒的漩窩!)


承擔風險和改變,才能使人敞開心胸

侯德為了轉換到新職業,承擔非常大的風險。然而,比起每天花幾個小時通勤,還要擔心某天忽然就變成冗員,他在創業初期所承受的不安感仍是值得的。

侯德認為:「能把人生活得很有意思的人,都是那種願意承擔風險、會犯錯,但是能從錯誤中學習的人。」他說:「人擁有自己的心靈,伴隨而來的便是你有責任要在生命裡實驗、塑造自己的人生,玩耍一番。」

曾是電機工程師的侯德,忍不住拿自己的大腦和電腦作業系統比較。電腦作業系統升級後會有更好的工作能力,但也會造成暫時性的小漏洞或問題。他覺得,有風險才能逼迫人們敞開心胸、接受改變。

大腦喜歡這樣學改變-問題

換你試試看:打造自己的夢想
侯德預想自己10年後的樣子。如果你也想一想10年後的情形,你會看到怎樣的自己?你需要做些什麼才能讓夢想成真?以「打造夢想」為標題,寫下你的想法。

書籍簡介


《大腦喜歡這樣學改變:科學家教你強化學習效果的轉念技巧,幫助你自信改變人生,學習全新專長》

作者: 芭芭拉.歐克莉 Barbara Oakley
譯者: 高霈芬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26

作者簡介
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akley)

芭芭拉.歐克莉博士是暢銷書《大腦喜歡這樣學》的作者。她與泰倫斯.索諾斯基共同開發的「Learning How to Learn」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課程,學生數以百萬計,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爭相報導。歐克莉在世界各地舉辦「有效學習與教學」研討會與工作坊,推廣數位學習不遺餘力,並致力於線上教材的開發。

歐克莉是美國奧克蘭大學工程學教授、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AIMBE)院士,她以神經科學研究為理論基礎,致力於以有效的學習方式改善全世界的教育品質。她榮獲工程學最高教育獎項,包括美國工程教育協會切斯特.卡爾森獎(American Socie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hester F. Carlson Award)與西奧.皮爾金頓獎(Theo L. Pilkington Award),表彰她在STEM教學上的技術創新,以及在生物工程學教育方面做出的典範性貢獻。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