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媽媽拚母女共好 衝出最大香草社企

50歲世代》上次創業工作占滿人生,把女兒氣到逃家……

五十歲的媽媽創業家,相較於三十歲或四十歲,有人脈、財力與資源都相對充足,創業成功率相對高的優勢,但她們欠缺的是青春與健康,同時子女長大,不再聽從父母,甚至叛逆,該如何讓孩子從阻力變助力,乘勢培養最佳接班人?

今年五十四歲的媽媽創業家—芙彤園創辦人暨執行長詹茹惠,前後兩次極端的創業經驗很值得參考。

• 創業年齡:50歲(1966年生)
• 創業前工作:享承科技董事長
• 現職:芙彤園創辦人暨執行長
• 成績單:今年營收上看1.2億元,台灣首家香草產業區塊鏈社會企業

約五年前,詹茹惠在先生支持下,從科技業轉行進入農業,創立香草社會企業;現在,一對女兒大學未畢業,已是她的最佳幫手,母女三人聯手將科技腦袋帶進台灣農業,發展香草一條龍產業鏈,帶領台東農夫轉型,還與台灣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區塊鏈與代幣經濟。今年受到疫情帶動與歐美大單挹注,這家契作六十多公頃、全台栽種面積最大的香草社企,有望躋身億元企業。

曾是小孩口中的壞媽媽
只在乎工作,家庭、健康瀕臨崩壞

但把時空拉回到二○○○年,情況截然不同。當時她與先生買下享承科技,用三年拚出順利掛牌好成績,成為上櫃科技公司女董座,主導經營,到二○○八年營收萎縮到僅約兩億元,才賣掉公司,該公司因此更名為易通展。

這個時期,她在女兒張茹蓮、張茹蘋口中,是一位「霸道總裁」、會把公文丟出辦公室、叫員工去跳樓的『誇張又囂張的科技業女暴君老闆』」,也會讓女兒氣到逃家、讓孩子覺得「妳就是去工作,不要我們了」的壞媽媽,先生雖當和事老,但改善有限。

詹茹惠曾花數百萬元到英國進修調香師課程。她笑說,自己很像古代魔女在煉丹。
詹茹惠曾花數百萬元到英國進修調香師課程。她笑說,自己很像古代魔女在煉丹。
詹茹惠曾花數百萬元到英國進修調香師課程。她笑說,自己很像古代魔女在煉丹。 攝影者:陳宗怡

眼看母女關係惡化煞不了車,這位大齡媽媽如何逆轉?

「共好,才會越來越好,以前在科技業賣肝那時候,想都想不到這個,我那時候不只肝壞掉,腦袋也壞掉。」詹茹惠說。

她說的共好,是指媽媽要跟小孩一起好,不能只想著,我是為了小孩好,所以我來衝、我來犧牲自己,成全小孩。這樣媽媽不好,小孩也不會覺得好。

創辦科技公司,造成家庭崩壞、健康也接近臨界點,長期高壓生活,讓她精神緊繃到「開會聽一點鍵盤聲都無法忍受」,同時椎間盤突出、高血壓、糖尿病與皮膚病等各種病魔纏身,「我如果那時候有一點媽媽的軟弱,公司的大訂單就沒了,我沒辦法。」她坦言。

二○○八年,台灣電子代工業因為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面臨日益嚴重的削價競爭,她勉強撐住業績,也避免不了成本再砍有限、獲利日漸萎縮的產業宿命,形勢逼迫她重新抉擇,她選擇了家人,「(以往)小女兒從我出門哭到我下飛機,我總覺得虧欠她們。」她說。

花了七年挽回家人
不再「媽媽說」,找女兒打拚創業

她賣掉易通展,開始一個家庭管理計畫,訂下「從週五晚餐到週日晚餐,全家人要一起吃七頓飯」的規矩,犧牲社交時間來挽回家人。張茹蓮坦言,一開始覺得不適應,週末都不能跟朋友見面,後來發現媽媽態度變軟,願意多花時間聽自己的想法,才願意配合。

這個家磨了足足七年,才回到正軌,過去那種「媽媽說一,小孩不敢說二」的相處模式才開始改變。後來,因為一次法國家庭旅行中,長期有睡眠障礙的詹茹惠,買到助眠精油得到改善,又從相關香草書籍中發現,原來台灣花東縱谷本是日治時期香草的重要基地,因此決定再次創業。

不同於過去靠自己衝,這次「我要找女兒一起來創業。」無論到偏僻的台東長濱考察農地,或是找書自學調香師的專業知識、移植海外特有種回自家庭院育苗,女兒都在身旁。她讓大女兒掛名董事長跟企業負責人,小女兒成為股東,自己當執行長,因為她自認「我是女兒的創業教練,不是選手。」

這樣的組合,奇妙的讓詹茹惠的管理方法,從過去高壓集權的賣肝模式,進化到分層授權與目標管理的養肝模式。

身為企業董事長的張茹蓮說,一開始跟媽媽合作,很不喜歡她下指令的方式,那是不平等溝通,員工也不喜歡。經由女兒指引,媽媽才發現,做事可以不用那麼急,其實管理只需要告訴大家想要什麼成果、何時需要,員工心裡舒服,反而更有效率。

先是母女間的共好,然後是與員工、與與社會的共好。當思維改變,奇妙的,也開啟了更多可能。

企業經營從一人智慧變成多人智慧,也讓這家小農企變身社會企業,成為亞太社會創新合作環境永續獎得主,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輔導它,發展國內外一條龍香草區塊鏈,竹科人才到台東協助落實自然無毒科技耕種法,契作農夫收入翻倍。比起享承花了八年、上百員工起跳,卻以兩億營收規模收場;這回短短五年、僅約二十名員工,就有上看億元的營收實力。

她訂下目標,「無論賺錢虧錢,每年提撥五%營收做公益」,固定捐助早產兒基金會。」當年她因身體不佳,兩個女兒都早產,一個一千八百八十一克,一個一千二百一十八克,插胃管、住保溫箱才活過來,如今她走過人生試煉,管理模式不同,連企業目標也不同了。

當年那個賣掉公司、回歸親子的決策,終於幫她贏回女兒與事業成就感,「現在主管會議的決策,(女兒)得票都比我多,反而賺到一位接班人,」甚至張茹蓮還為了補位媽媽,選擇攻讀法律系,讓她直說:「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對於大齡媽媽而言,相對成熟的兒女往往是最佳幫手,就如同高一生張茹蘋所言,「沒有小孩會討厭媽媽,小朋友只是希望能被理解。」挑釁媽媽往往是源自於對媽媽的愛,或捨不得媽媽,若能互相理解,反能化阻力為助力,增加創業勝算。

1. □還有能承受創業高壓的體力與精神力?
2. □有不拿房地產抵押借款就能負擔的創業財力?
3. □有比過去更聰明又有效率的新創業戰略?
4. □有與年輕網路土著族群打交道的溝通力與行銷力?
5. □這會是下一代能進場且願意接班的事業?

整理:林洧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