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個詞開始流行:長期主義。

一直想找個機會說說,但因為不想空聊「主義」,所以就擱下了。直到國慶期間,一則新聞刷遍了互聯網圈:

美團市值突破5000億港元,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後,中國第三大互聯網上市企業。

什麼?美團都這麼厲害了?市值居然超過了百度?還超過京東?超過小米?

是的。

2018年,美團全年虧損85.2億元(人民幣,以下皆同)。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縮小為10.4億元。第二季度,美團首次實現整體盈利15億元。資本市場顯然對美團的答卷很滿意。

所以其實早在幾個月前,美團市值就已經超過百度,成為互聯網第三。

而最近的大漲,和其國慶期間的亮眼數據有分不開的關係。

10月1日,美團酒店創造了單天300萬間夜量(編按:指飯店在某時段內的房間出租率,公式為:入住房間數*入住天數)的入住紀錄。這意味著,網上每訂出2間房,就有1間來自美團。

但是,美團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三,這並不是最我關心的。我最關心的是成為第三後,王興是什麼反應。

為什麼關心這個?

2018年9月20日,美團在香港上市。

但僅僅4個交易日後,美團就跌破了發行價。王興說:

資本市場會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關心短期的股價漲跌,而要時時刻刻致力於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當股價下跌的時候,CEO們當然可以說「不關心短期股價,只關注長期價值」。但是,你怎麼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不關心股價呢?

我教你一個辦法:看股價上漲的時候,他們是什麼反應。

股價一旦上漲,那些說不關心股價的CEO們,大多會欣喜若狂地發朋友圈:感謝客戶,感謝股東,感謝員工,沒有你們,我們不會有今天;更要感謝股民,你們的信任,就是我們的動力……

那麼王興呢?

我打開王興的飯否(他的朋友圈)。關於股價,關於市值,他居然一個字都沒說。

真的是一個字都沒提。捫心自問,如果是我,我是忍不住的。

如果一個人在股價下跌時說不關心,他可能只是被迫閉上了眼睛;如果這個人在股價上漲時還不關心,他心中可能裝的真不是一時一刻,不是短期,而是一個更大的東西:長期主義。

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那麼,到底什麼是長期主義?

先說遠一點。說說「長期主義」的提出者:亞馬遜。

1997年,亞馬遜在納斯達克上市。從這一年開始,貝佐斯開始給股東每年寫一封信,一寫就寫了22年。

在1997年的第一封信中,貝佐斯說:

一切都圍繞長期價值展開(It's All About Long-Term)。他接著說:我們會繼續面向長期做出決策,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

這段話,被很多人當做「長期主義」的正式提出。

2000年,因為互聯網泡沫破滅,亞馬遜股價大跌80%。這不是腰斬,而是直接砍到了腳踝。

那麼,貝佐斯是什麼反應?

貝佐斯說:

正如著名投資專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華爾街公認的證券分析之父)所說:「短期來看,股票市場就是個投票器;但長期來看,它是個秤重機。」

顯然,在1999年股價的飆升中,我們被大量「投票」而不是「秤重」。我們是一家希望上秤的公司,而我也相信,從長期來看,所有公司都和我們想法一樣。

而於此同時,我們埋頭工作,為的就是讓我們的公司變得更胖、更重、更結實。

- 節選自《2000年貝佐斯致股東信》,《得到》用戶Vincent翻譯

說得真好。別和我說你「看好誰」。你就說你信不信:更胖、更重、更結實的公司,最終一定打敗更瘦、更輕、更虛弱的公司。

我們是一家希望「上秤」的公司。

巨人過河,是不需要策略的,踏水而過;巨人打架,是不需要策略的,直接碾壓。

巨人不需要策略。但我們需要成為巨人的策略。我們不需要在虛弱時討好你的策略。

長期主義。成為巨人。但是,怎麼做?

首先,挖一條護城河。

為什麼?因為你越是長大,就越會暴露在敵人面前,會有越強大的對手,因為看到機會開始挑戰你。護城河,可以幫你擋住對手、給自己長大的時間。

在2003年的致股東信中,貝佐斯說:

不斷推動降低的「價格成本結構循環」,讓我們的模式更強、更有價值。軟件開發是固定成本。

如果變動成本也能控制住,不隨規模擴大而同比增加,那麼最終在每一元銷售收入上,分攤的固定成本是下降的。

打個比方,像「一鍵下單」這樣的功能,給100萬人用,和4000萬人用,成本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我們的定價策略不是最大化每單利潤,而是賣得更多。這就在讓消費者獲益的同時,挖了一條更深的護城河。

- 節選自《2003年貝佐斯致股東信》

貝佐斯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商業中最基本的「成本公式」:

成本 = (固定成本/銷售規模)+ 變動成本

怎麼降低成本?

根據公式,3種辦法:

1)降低固定成本(比如降低軟件開發成本)
2)降低變動成本(比如降低材料採購成本)
3)提升銷售規模。

亞馬遜選擇了什麼?顯然是:提升銷售規模。

那怎麼提升銷售規模?更低的價格;怎樣才能有更低的價格?低成本結構;怎樣才能有低成本結構?提升銷售規模。

銷售規模、低成本結構、更低的價格,形成了一條因增強果、果反過來增強因的「增強迴路」,也就是貝佐斯說的「價格成本結構循環」。

(價格成本結構循環。圖片來源:得到課程《劉潤.商業洞察力30講》)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

天啊,這也聽上去太顯而易見了吧?誰不知道銷量越大越便宜啊?

是的。每個人都知道。但是從零開始推動這個增強迴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見明顯效果。

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等不及。他們會問:有沒有更快的辦法?

貝佐斯說:

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3年,和你同台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7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

亞馬遜推動了多少年呢?

20年。

亞馬遜1994年成立,開始堅持推動這個叫做「價格成本結構循環」的增強迴路,雖然每年虧損,也要不斷「先降成本再降價格,降完價格再降成本」。

這種長期主義的堅持,讓投資人臉都綠了,但同時,也讓競爭對手膽都破了:

真倒霉,碰上個不要命的!

用「價格成本結構循環」一鍬一鍬往下挖,雖然不賺錢,但銷售規模越來越大,亞馬遜面前出現一條叫做「規模效應」的護城河。

一直挖到2015年,當規模效應足夠大,護城河足夠深,再也無人可以跨越時,亞馬遜終於開始盈利。

從此之後,亞馬遜的股價一飛沖天,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看到成功的人、成功的企業,我們羨慕,我們學習。

但我們常常想「學習」的,只是他獲得成功的「結果」,而不是他獲得成功的「過程」。

就像我們都想學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但如果我告訴你,價值投資,讓巴菲特在50歲以後,賺到了人生99.8%的財富,估計很多人可能立刻就會問:啊?要等到50歲啊?能不能早一點啊?等到50歲,已經沒有青春去揮霍財富了呢!

很多人都想「複製」他99.8%的財富這個「結果」,而不是「學習」他從10歲到50歲這一路走來的「過程」。

回到亞馬遜。

面對連續20年的虧損壓力,我們真的可以「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持續降價降成本,擴大規模效應,深挖護城河,堅持「長期主義」,而不是用短期利潤給投資人交代嗎?

你能做到嗎?我能做到嗎?

王興能做到嗎?

美團的3高3低戰略

看上去,王興確實在這麼做。

就在亞馬遜正式開始盈利的2015年,王興有一次接受《界面》的採訪,提到一個很有趣的「3高3低」戰略:

消費者需要高品質、低價格;

因此你必須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運作;

這就要求我們做到高科技、低毛利。

高品質、高效率、高科技都很容易理解。可是,如果明明能賺更多錢,為什麼一定要低成本、低價格、低毛利呢?王興說:

它(本地生活服務)是一個大規模的行業,如果一個巨大的行業你拿很小的、很薄的一片也得到很多。利潤雖然薄,但是你得到很大一塊。

聽到這句話,我想你立刻就明白了。

王興想做和貝佐斯一樣的事情:挖一條叫做規模效應的護城河。

這相當不容易。相當不容易。王興是對著媒體說說而已,還是真要這麼做?

據美團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餐飲外賣業務總交易金額931億元,營業收入128億元,交易筆數達到21億筆。

70萬的車手,每天從360多萬的商家取餐,把近3000萬單外賣,送到共計4億多用戶手裡。

在這個體量下,高效率,必須依靠高科技。

美團有一個中央系統,叫「美團超腦」。

這個美團超腦,會根據每一單餐廳做好菜品的大概時間、最近車手的位置、客戶的送餐地址等等一列參數,用0.55毫秒的時間,計算全局最優化路徑:既讓顧客等待時間最少,也讓車手跑路最短。

關於美團超腦,我曾經聽說過一個段子,不知是真是假。

外賣車手騎的是電瓶車(編按:電動機車),把車停在顧客樓下,據說會遇到一個你可能永遠都不會想到的問題:

要不要把電瓶拎上樓?

為什麼要拎上樓?因為電瓶車的電瓶可以賣錢,所以常常被偷。都拎上去吧,太費體力,全天送餐效率下降;都不拎吧,電瓶萬一被偷了,更麻煩。

怎麼辦?

美團超腦。

「美團超腦」不斷累積歷史數據,判斷在哪裡送餐電瓶容易被偷、哪裡更加安全,然後提示外賣小哥:

這個地方需要辛苦您一下,拎下電瓶吧。

外賣效率,進一步提高。

外賣,其實是個高科技生意。

在高科技帶來的高效率的驅動下,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達到65.1%,成為行業第一。那麼,美團每單選擇保留多少利潤呢?

據《虎嗅》(編按:中國財經資訊平台)測算,假設不需要花費市場費用,只分擔研發及行政費用,算下來,美團外賣業務每單淨利潤只有8分錢!

這就是:用高科技帶來高效率、用低價格換取低毛利。

王興很少說話。為什麼?因為他沒時間。他選擇低著頭,深挖那條叫做「規模效應」的護城河,用「高效率、低毛利」,逼瘋自己,逼死對手。

美團的股價今年翻倍。股民們看到的,是美團開始盈利;但王興看到的,可能是規模效應到達拐點。

其實,悄悄挖護城河的,遠不止是亞馬遜,遠不止是美團。

挖護城河的人都不會聲張。沒空聲張。

比如:華為。

2009年,當整個世界都在討論3G到底能不能普及的時候,華為的5G項目已經立項了。華為決定,開挖一條叫做「專利技術」的護城河。

挖了10年後,當全世界開始意識到5G的重要性時,華為的專利護城河已經深不見底,競爭對手只能在護城河外望洋興嘆,或者憤憤然地使點小壞。

而今天,當所有人都在盛讚華為的護城河如此嘆為觀止時,華為的6G護城河,已經開挖了。

護城河,不需要剪彩儀式。低下頭去挖的第一鍬,就是開始。挖護城河的人,通常不說話。時間太長哪有那麼多話。

長期主義的第一步,是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越相信長期主義的企業家,願意用越長的時間,來挖這條河。有了護城河,才有長期;有了長期,才能談主義。

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那麼,長期主義的第二步是什麼?

第二步,是用這條深不可測的護城河,保護你最重要的資產:客戶價值。

你創造了多少客戶價值,你就可以成長為多高的巨人。

我在得到課程《劉潤.5分鐘商學院》裡,經常說一句話:

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

我們的學員,已經聽了幾百遍了,耳朵都磨破了。但即便聽了幾百遍,我相信,還是會有一些同學表面點頭稱道、心裡暗自嘀咕:這種漂亮話,說說而已。賺錢,才是商業的起點吧。

賺錢從來都不是商業的起點。賺錢是終點。

有很多明星喜歡開餐廳。但常常是一開始門庭若市,稍微過一段時間就沒人去了,然後虧損關門。為什麼?

粉絲喜愛明星,明星的影響力可以給餐廳帶來「流量」。哇,我一定要去試試,說不定還能要個簽名呢。

可是嚐過鮮之後,有些餐廳粉絲們再也不去第二次了。為什麼?因為菜品不好吃。所以,這家餐廳沒有「複購率」

做餐廳,是流量更重要,還是複購率更重要?

當然是複購率。餐廳開在一個固定的物理位置。它只能服務附近幾公里範圍內的有限人群。就算明星影響力再大,這個「有限人群」都來吃了第一次,但只要菜品不好吃,沒有複購率,顧客最終會越來越少,直到關門。

讓消費者獲益,也就是把菜品做好吃,是一家餐廳的起點。賺錢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是終點。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

天啊,這也聽上去太顯而易見了吧?誰不知道把東西做好很重要啊?

是的。每個人都知道。但是當你沒有護城河,自己活下去都很困難的時候,就會在消費者獲益和自己獲益之間,無比糾結,難以取捨。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他們會問:我都要死了還管消費者?

這時候,護城河給了你巨大的戰略定力。

有了護城河,就可以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從容地成長為巨人。

你可能聽說過一個故事。

貝佐斯開會時,常常會在會議桌旁放一把空椅子,並且告訴所有人,這張椅子上,坐著「最重要的與會者」。

坐著誰?怎麼聽上去這麼靈異?

貝佐斯說:客戶。我們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不能忘記第一原則,是為客戶創造價值。

很多公司的價值觀,都是「客戶至上」。但因為自己都一直游離在生死邊緣,所以在做重大決策時,客戶利益常常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

阿里在這件事上,就非常令人尊敬。

有一次,我邀請前阿里巴巴總裁衛哲到我的企業家私董會做分享。衛哲說的一段話很觸動我。他說:

你們都說客戶至上,但是你們開會討論什麼問題?看什麼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3張表代表誰的利益?都只代表股東的利益。你們開會時只討論股東利益,憑什麼說客戶至上?

聽完這段話,我當時一震。

是啊,很多公司都在說客戶至上,但是開會看「客戶報表」嗎?你每週,或者每個月,看客戶有沒有因為你而賺錢了嗎?看客戶因為你而少花錢了嗎?看客戶因為你而拿到投資、甚至上市了嗎?

衛哲給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早期阿里巴巴的主營業務,是通過互聯網,幫助中國供應商對接海外買家,也就是所謂B2B國際電商。他們有支強大的地推團隊,被稱為「中供鐵軍」,就是做這件事的。

有一次,衛哲檢查工作時發現,有一個「鐵軍」賣了20萬的B2B國際電商服務,給一家中國本土的房地產公司。

衛哲一看就知道,這個銷售一定是用了所謂「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技巧,賣給了客戶一個根本就不需要的服務,從而完成自己的業績。

這時候怎麼辦?把銷售罵一頓,然後說下不為例?很多人估計都會這麼做。

這麼做,就不是阿里了。

阿里怎麼做?阿里把這名銷售開除了。然後把20萬,退給了客戶。真的退了。進了口袋的錢退出去,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阿里是希望大家知道:

只有客戶成功,我們才能成功。否則,這個錢不是賺來的,是騙來的。

在美團的護城河裡,也有一把留給「客戶」的椅子。

(美團展廳裡的空椅子,劉潤拍攝於2019年5月)

2019年5月,我帶領我的企業家私董會小組參訪了美團。在美團的展廳裡,我看到了一把空椅子。一把留給客戶的空椅子。

2016年,這把椅子上的客戶「提出」,美團挺好,就是春節期間不送餐,有些不方便。

有道理。於是美團開始一點點計算,春節用戶有多少外賣需求,若不打烊,需要多少個車手,需要儲備哪些物資。

最終,美團成為最早實現「春節不打烊」的外賣平台。

2018年,美團廣告平台進行了一次算法迭代,其中一個場景下的營收提升超過10%,增加了數千萬的收入。

但是,這把椅子上的客戶「提出」,他們對這些曝光的商家需求並不強,體驗受影響,商家的投資回報率也在下滑。

於是,美團放棄了這次算法迭代,扔掉了這幾千萬。

所以偉大的企業都明白,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但是他們也明白,從消費者獲益,到自己賺錢之間,也就是從這個起點到終點之間,是個先後關係,常常有一個時間差。

那麼,用什麼填補這個時間差?只有用企業家的長期主義。

聰明的人都在做笨事

很多人都在說長期主義。但是,到底什麼是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就是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然後在裡面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長期主義,就是扔掉投票器,踏上秤重機。

王興,是貝佐斯忠實的學徒。他們有不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

貝佐斯和王興的不同之處是,一個在「商品交易」的戰場,一個在「服務交易」的戰場。

但他們的相同之處,是都挖了一條自己深深的護城河,然後在裡面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我想,這樣你就能理解,為什麼外界對美團股價的上漲「排隊來賀」的時候,王興自己卻一副「不以漲喜、不以跌悲」的樣子。

因為那是投票機的狂歡。而秤重機上的數字不允許休息。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是被詛咒的。

為什麼?

因為聰明的人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他們總是能比大多數人看到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資源。

因此,他們常常受不了誘惑,不斷在做撿了玉米丟了西瓜、撿了甘蔗丟了玉米、撿了葫蘆再丟了甘蔗的事情,在紅利和風口間上下起伏,左右搖擺,但最後一生難成大事。

我說,那不是真正聰明的人。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笨的事情。真正聰明的人,他們不斷在問「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那件事情的邏輯是什麼」。真正聰明的人,都會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然後在裡面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真正聰明的人,都堅信長期主義。

看到「不以漲喜、不以跌悲」的王興,忍不住寫了這麼多。

中國互聯網,甚至中國的經濟,已經走出此起彼伏的紅利期。長久成功的,必然是長期主義者。

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要談長期主義。

你的「長期主義」是什麼?在哪裡?是在心裡,在行動上,還是只在朋友圈裡?

參觀美團展廳的時候,我看到一塊屏幕,上面展示著一些王興說過的話。

譬如:

每天前進30公里;
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現在越有耐心;
堅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下半場已經開始,沒有中場休息……

(劉潤拍攝於2019年5月,於美團展廳)

這每一句話,都是長期主義者的信條。

今天,我把這些話送給自己,送給讀者。我也要用這些話,祝福美團,祝福華為,祝福阿里,祝福所有長期主義者。

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共勉。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刘润:长期主义,就是扔掉投票器,踏上称重机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