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只是錦上添花?歷史告訴我們,用戶體驗是企業成敗關鍵。

換一個握把,戰機失事率大幅下降

時間拉回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為了抵擋軸心國激進的版圖擴張,倚賴號稱「空中堡壘」的B-17轟炸機,與德、義、日軍抗衡。然而,除了要面對敵軍的防空砲火,B-17駕駛員還要擔心一個看不見的隱形殺手:意料之外的高失事率。

美軍為了解決高失事率問題,找來了日後提出「費茲法則」的心理學家保羅.費茲博士(Paul Fitts),研究意外傷亡的問題根源。費茲博士從統計數據發現,墜機事件往往是因為駕駛員在降落時沒有放下起落架(輪胎),從而導致機腹著陸意外。

令人費解的是,受過精良訓練的駕駛員,為什麼頻頻犯下這種錯誤?費茲博士深入調查後發現,這是因為駕駛員在降落時常選用錯誤的操縱桿,因此誤以為起落架已經放下。因為機艙中有幾個操縱桿長得幾乎一模一樣,駕駛員無法快速分辨,導致意外頻傳。

為此,博士重新設計了操縱桿的頂端握把,以截然不同的形狀,讓駕駛員可以透過觸感快速分辨下放起落架的操縱桿。即使在光線不明的情況下也不成問題。這個新設計,讓B-17轟炸機因降落失敗的人員傷亡率大幅下降,也讓駕駛員們不須再擔心這個莫名墜機的隱形殺手。

用戶體驗席捲全球,蘋果設計成為龍頭

費茲博士在20世紀初期熱衷研究使用者行為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他過世後的20世紀末,他的研究啟發了許多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想法,蘋果麥金塔電腦的早期廣告文案中,其影響力即可見一斑:「如果電腦可以這麼聰明,為什麼要叫我們的用戶去學習(如何操作)電腦,而不是要電腦來學習用戶(的需求與心智模式)?

蘋果電腦聘請了專精認知心理學的唐.諾曼博士(Donald Norman),來推動各項以使用者研究進行設計的專案。諾曼博士任職於蘋果期間,創造出「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一詞,強調使用者需要的是一個好的體驗來提升生活品質。簡單易懂,不用看說明書、連孩童也會操作的設計,讓蘋果後來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市場。

3個設計,3次危機

除了上述兩個例子,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能危機、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爭議結果、2015年美國汽車半路熄火等重大事件,也都是肇因於不良的用戶體驗設計。

以三哩島核能電廠意外事件為例,由於核電廠中央控制室的操作面板上,信號指示燈的設計不佳,操作員誤以為電廠的冷卻劑控制閥已經關上,不知道冷卻劑已經大量外洩,因此無法及早採取防災應變手段。雖然事件未造成傷亡,不過這樣怵目驚心的案例,已經足夠讓人們反思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性。

時間推移到距今20年前,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激戰中,兩黨候選人高爾與小布希的開票過程進入白熱化,雙方的票數差距僅數萬票。然而在舉足輕重、可能直接決定大選結果的佛羅里達州,卻發生了因不良的用戶體驗左右選情的重大事件。選舉投票裝置以看似對稱美觀,實則混淆不清的方式,將各政黨候選人名字左右排序,導致數以千計的選民意外投給自己不支持的候選人,從而影響了選舉結果。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佛羅里達州選票。(來源:Flickr@InSapphoWeTrust)

再把時間線拉到6年前,美國某大廠一款汽車,設計師別出心裁,整合了原車輛的排檔桿與點火啟動開關,重新設計成中控台上的一列按鍵。這看似新穎的設計,卻讓部分駕駛人在高速公路行駛時,原本想要換檔,卻誤觸引擎熄火開關!原廠為了不擴大危機,立即召回1萬多台車輛。而這次事件中的召回成本、顧客滿意度及品牌忠誠度的下降,其傷害難以估量。

綜觀以上各例子,許多可以避免的社會危機與爭議都源於不當設計。以往,許多人對於設計的了解在於「產品的美感與外觀設計」,然而,設計師的工作實際上是對人性的了解與研究,進而提出直覺式設計。注重用戶體驗的公司(如蘋果),不但可以經由優質的用戶體驗來提升品牌形象,還可以避免無謂損失。

作者簡介


蔡惠棠(Roger Tsai)

曾任摩根大通投資銀行(J.P. Morgan)紐約總部新創策略經理,現任富比世50大金融科技新創公司Trumid設計總監。

在用戶體驗設計、產品策略、敏捷開發等方面,擁有多年實務經驗。以本身的設計背景,融合商業知識與科研技術,致力發展人性化科技產品與新用戶市場開發,輔導企業團隊運用創意思考來創造低成本、高獲利的商業模式。

LinkedIn連結:https://www.linkedin.com/in/rogertsai/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