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識內參,做你的線上MBA補給。

什麼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MVP產品,又稱最小可行性產品,是一組能滿足基本功能的產品,用來吸引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注意力,透過不斷蒐集用戶反饋,修正功能直到做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最小可行性產品」給管理者的啟示

企業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自認為自己很了解用戶,但其實並不然。最小可行性產品可以幫助企業,以最低的成本犯錯、用最快的速度修正,還能夠:

  • 讓企業在短時間內,將產品推向市場
  • 降低執行成本
  • 在正式發佈產品之前,先測試用戶對自家產品的需求
  • 避免大量資金投入卻沒有回報
  • 獲得有價值的反饋,了解哪些功能對用戶是有效或無效的
  • 直接與用戶接觸,並分析他們使用產品的行為與偏好
  • 獲得一群用戶

此外,最小可行性產品可以幫助企業在測試期間,發現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得到新的靈感,讓最終產品能更完善。

「最小可行性產品」有哪些實例?

MVP產品不一定要是實體產品。

知名的線上儲存服務Dropbox,當初就透過一支不到5分鐘的影片,來測試用戶是否有「文件同步」的服務需求。

這支影片展示出Dropbox的使用方法與核心主張,成功向用戶展現「共享文件」這件事是多麼容易:

當時,Dropbox在曾為矽谷龍頭、以科技內容聞名的平台-Digg-發佈這部影片。

影片發佈後,Dropbox的Beta測試馬上有許多用戶註冊,註冊人數一夜之間從5000名直升到75000名。急速上升的註冊人數,也讓Dropbox工程師非常確定,文件同步、共享文件這些功能,的確是有市場需求。

Dropbox推出後,迅速在7個月內獲得1百萬名用戶,並不斷改進與新增功能。像是內容協作、與Microsoft Office整合、手機、相機或SD卡可以自動上傳相片和影片等功能,甚至推出商業版Dropbox。

現在Dropbox公司價值為1百億美元,擁有超過5億用戶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