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修蘋果手機,一次至少萬元起跳;但現在,消費者可以自己買零件包在家修理,一次省下54美元!

這是蘋果在上週推出的自行維修商店(Self Service Repair Store)服務,含括iPhone 12、13、SE3的零件及修理說明,雖然維修零件與送修原廠費用價格差異小於20美元,但消費者若寄回換下來的舊電池、顯示器,還可換到24、34美元的折扣。目前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蘋果承諾今年內拓展到歐洲地區,甚至要從手機擴展到Mac電腦。

過去,蘋果、三星、谷歌這些科技巨頭,向來非常抗拒讓外人修理自家產品,理由之一是怕洩露產品機密,但更多原因,當然是消費者換一台新手機,比修理更有利可圖。

但,在環保壓力下,如今不只蘋果,三星、谷歌都在今年與維修網站iFixit合作,乖乖提供原廠零件及官方維修說明書。

原本抵死不從的科技巨頭們,為何態度開始轉變?答案:是企業ESG,以及,減少碳排量

首先,是企業的ESG。電子垃圾問題存續已久,公眾及股東壓力,要求企業為自己製造的產品付更多責任。

根據世界論壇經濟報告,電子垃圾是地球成長最快的廢棄物,每年全球產生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而這個數字將在2050年成長一倍,更糟的是,僅有20%的電子垃圾會被回收公司再製成原料。

剩餘八成的電子垃圾,則被運往落後國家,由廉價勞力做人工回收,平均一台733美元的電腦,徒手能取出的稀有金屬只有約6美元。

沒有完善的回收設備、清理程序,「被裸放」的電子垃圾不僅造成土壤汙染,其中的添加物及汞,還會損害人腦及神經系統。

再者,每個企業都有減碳目標。

非營利倡議組織As You Saw,在去年6月遞交股東決議,敦促微軟正視產品的環境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微軟終於在今年提出研究報告,並承諾明年提供更好的維修方案。

微軟的報告指出,維修一台筆電,比直接更換,減少了92%的碳排。科技巨頭想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以往反維修的政策必須改變,甚至,連產品設計的思維,也要從源頭開始改變。

例如,這些公司,以前總習慣設計出難以維修的產品,加速汰換,才能增加新品銷量。2021年,法國政府根將可維修性產品分級,滿分10分,分數越低越難修,而蘋果最高分的產品只有6.7分,最低分的手機iPhone XR是4.5分;微軟產品全數低於5分,谷歌及三星產品也多數都不及格。

其實,不只手機,消費者開始拒絕生命周期很短的產品。歐盟在去年規定所有的家電生產者,必須為產品提供可更換的零件,而且持續時間不得低於10年。英國綠色聯盟的資源部門主管莉比(Libby Peake)表示,這項新規定將減少近5000萬噸的碳排放。

台灣的宏碁也推出環保筆電Aspire Cero,除了機身全部都是以再生塑膠製成外,特別採用標轉化螺絲,使筆電易於維修,轉開螺絲後即可看見內部結構,讓系統升級和維修都非常容易。

企業落實維修服務,其實就是善盡生產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這概念要求企業為產品的完整生命週期負責,包含使用後的廢棄物處理。

歐盟在2003年就開始討論,德國、荷蘭、瑞典都有相關法規,美國也有23個州將生產者責任納入法律中。

即便如蘋果,過去大力反對維修權等相關法案,如今也在減碳、股東等各種壓力下軟化。

雖然,蘋果目前提供的自行維修零件價格,跟消費者送修費用差不多,且DIY維修也不適合每個人。但當這些生產者更為自己製造的產品負責,除了人類生存的環境受惠、企業自身減碳受惠,消費者也能因此得利。


參考來源: GristGrist(2)WSJBBCAPPLE

責任編輯:管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