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重砸木瓜,嘉義農損近9成;」「荔枝、龍眼開花不結果及收成不佳,造成農民嚴重損失;」「連續降雨影響,花蓮芒果、西瓜異常裂果⋯⋯」數不清的農損新聞,天天在台灣上演。每年農業遭受天害的金額,平均都突破百億元。

「只要你規格開得出來,我們就做得出來!」身為農家子弟,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從科技人的眼光來看,台灣農業真正缺乏的,是串連科技的資源。「灑水系統怎麼灑得剛剛好,LED燈要怎麼用在種植上?都需要創新科技的幫忙。」

半導體、科技大廠,與商周串連找農業永續解方

傳統產業缺乏串連的問題,不只佳世達一家領導企業看到了。4月25日,「ESG科技創新推動聯盟」正式成立,由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發起,與商周集團共同倡議,第一步就是要以農漁牧業為起點,為台灣尋找創新的解方。

「我們以前就是捐錢做活動,但一個生態圈,要怎麼做?」聯盟首屆主席、大聯大永續長曾國棟的心聲,也是許多企業推行永續經營的困境,「很多企業都想做ESG,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但以科技解決農業問題,馬上讓許多科技業者立即有感。尤其在大聯大登高一呼之下,光寶科、佳世達、研華、精誠、威登、益登七家企業都挺身而出。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斌同為農家子弟,「科技上下游成立平台,才能結合優勢,對農漁牧提出永續的解決方案。」

目前募集資金,第一輪已達2千萬元,希望透過科技產業的串連跨界,協助新創團隊提出解決方案。

因此聯盟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出雙軌並行的「IMV獎」(IMV分別代表創新、市場、與永續價值),同時鼓勵學生團隊、也補助新創企業,一起投入智慧農業(smart farming),一舉解決農業人力不足、老化,及極端氣候影響收穫的問題。

「每個聯盟成員,都是科技產業界最有經驗的舵手,從贏者圈內伸手向圈外,把贏者圈擴大,」同為發起人的商周執行長郭奕伶,也承諾投入集團資源,「帶領的人都是造局者,在起跑點就贏了!」

英國也結盟產官學,推動無人農場

不只台灣,全世界都在關注農業問題。尤其已開發國家面臨類似的困境——國內糧食收穫量不足,以及農業人口面臨老化。例如英國創新局(Innovate UK),就是透過結盟,聯合產、官、學三方力量,共同推動無人農場(Hands Free Farm)專案。

《華爾街日報》報導,英國農業人口中,六成都在55歲以上,其中一半都超過65歲;低於40歲的年輕農人,更僅有5.3%。比起台灣六成農業人口超過50歲,老化程度是過而不及。

農業人口老化,也阻礙了耕種方式的創新。英國作物委員會 (British Crop Production Council) 研究指出,由於長期使用傳統的耕種機,機器重量導致土壤壓實,不利於作物生長,降低收穫量。

無人農場應用智慧農業的科技,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也吸引年輕人參與農業。運用感測器、無人機、攝像機及物聯網技術,讓機器自動耕作、收穫,同時5G將資訊傳遞至雲端計算,耕種機不須配備計算儀器,為機器減重幫了大忙。

參與無人農場的三家企業,則發揮各自優勢,促使專案發展更快速。比如Agri-EPI Centre,為提供農業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提供專案管理的協助,另外兩個成員Farmscan AG、Precision Decisions,分別為監控器材供應商,及農業資訊分析顧問,則能分享市場經驗,並提供技術方面指導。

作為學術代表的百年老校哈珀斯亞當大學(Harper Adams Univ.),也讓學生團隊加入專案。農工系資深講師柯特 (Kit Franklin) 表示,無人農場將成為農業科技的創新平台,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創新,更看到農業的活力。

「所有的物聯網,都需要一個大平台及數據支持,」全球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副總經理林清波認為,有了平台,才能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也能讓節能產品更落地,甚至協助農民做到碳盤查。

5月開始線上徵件,競賽、補助雙軌
競賽獎金55萬元,補助無上限!

作為推動連鎖效應的第一塊骨牌,IMV獎預計2022年5月開始線上收件,採取補助、競賽雙軌進行制。補助項目限定已實際投入的新創團隊,每個項目的補助金額無上限;競賽則提供豐厚獎金,第一名30萬元、第二名15萬元、第三名10萬元。

「農牧業的確是很好的切入點,ESG就是門票,做好了才能進入國際市場,」陳其宏補充。農業科技的創新,不只減碳、提升糧食安全,同時帶給傳統農業一個新面貌。當種植需要仰賴無人機、感測儀時,也開啟農業的新可能,讓越多年輕人願意投入這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