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登山的動機不同,例如我登玉山途中,一旁的阿伯隊友就說他人生就只想上玉山一次,之後沒有計畫;但受到好奇心驅使的我,則想要登上許多的山峰,瞭解這個陌生環境。

我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所以想要尋找一位能教我登山的導師, 只是在登山這條路上孑然一身的我,選項還是只有商業團,究竟還有什麼方法呢?

登山新手闖奇萊主北

有了上一次跟大團的奇妙經驗,我覺得人多不等於安全,尤其面對大批新手團員,區區幾位嚮導在人力上經常捉襟見肘,也沒什麼交流的機會。

以結果論而言是成功登頂,登頂照的按讚數更令我一向冷門的個人專頁冠蓋雲集,害我那幾天直是浸泡在諸如催產素、多巴胺、腦內啡的「快樂荷爾蒙」之中。但身為一位初登板就被抓去當押隊的登山小白,我必須要為過程打上不小的問號。

既然已經登上台灣第一高峰,我就想去第二高的雪山主峰, 但碰巧在一個業者的網頁上看到「奇萊主北」(意即連走奇萊主峰與北峰),再也按捺不住,立刻按下報名按鈕。

這一個行程最吸引我的一點是3個字:小團制,意思是一位嚮導只帶領少數的團員,令我覺得應該有機會學到更多關於登山的知識。

當時的我不知道,這一趟行程,或者說我遇上的一位嚮導,徹底改變了我今後的登山之路。

老派的登山團

夏日清晨,我背著65升的大背包跨上機車,它的底部抵在略高的後座上,彷彿是一位貼得很緊的乘客。我倆飛速切開潮濕的空氣,駛過華燈初下的冷清街道,趕6點前到集合點附近停車。

這一團含嚮導在內只有5人,團員是素昧平生的2男2女,年齡層意外的沒差太遠,不像上次長輩比率極高的玉山超大團。

嚮導是一位膚色偏黑、身板厚實的男子,岳界渾號「辣椒王」,據說是因為愛吃辣故得其名。

年齡目測30出頭,戴書卷氣重的粗框眼鏡竟與身材意外的協調,我想是個人氣質的關係吧。一路上除提醒重要事項外,話倒是不多,碩大背包搭配的是短褲和短袖上衣,跟我們這群菜雞相比一派輕鬆。

原本以為要馬上出發,想不到嚮導就地教導我們正確打包的技巧,大致是上中下層配置和重量分配的訣竅,「最後背包放在地上可以自己立著,就是重心比較理想的狀態!」他這麼告訴我們。

同時,我發現一旁地上分為4堆的封裝食物和瓦斯罐是我們的「公裝公糧」,大家都要各自認領一堆放進背包裡,增加約1~2公斤不等的重量(辣椒王暗示男生應該主動拿重的),大出我的意料之外。

好多好多趟登山行程之後,我才明白這人生第一次分擔揹公裝公糧,放在如今的登山環境可說是較為少見的體驗。因為越是熱門的路線,商業隊伍就越會將協作業者的服務列為標配,一開始就含在團費之中。

我跟的明明是商業隊伍,卻採用了這個老派模式,雖說不免要付出額外的體力,但在心理層面上,此舉能使我們的身分從客戶,變成隊伍中有貢獻的一份子,自有凝聚向心力、引導隊員彼此照應的功效,對於一群陌生人組成的烏合之眾尤其重要。

一位不好說話的嚮導,教會我許多事

從滑雪山莊旁的登山口出發,輕鬆的下坡路和連綿的草原使我心情太過雀躍,不經大腦的詢問辣椒王那起在1971年震驚全台的山難:5位清大核工系的學生於攀登奇萊連峰時遭遇颱風襲擊,並於緊急撤退時不幸身亡,其中2位就在狂風暴雨中,命喪這一片可人的草坡上。

嚮導只淡淡的回覆我:「在山上不提起山難, 是對往生者的基本尊重。」頓時令我背脊一涼,閉口不敢多言。

我們3日行程中第一天的落腳處「成功堡」,正是清華大學和登山社團在山難後募款所建,同樣的建築設計也可見於九九山莊,據信是美援時代的遺物。

往成功堡路上,我們隊上一位女隊員穿越地形時頗為緩慢, 而她身後的隊員按捺不住,紛紛超車後就讓她落單了。好在辣椒王三不五時就會注意隊伍情況,一開始停下隊伍等候,之後索性叫到身後,不斷重複同樣的流程,避免她「非自願獨攀」。

嚮導同時向我們三令五申:「往前走不能超過我,然後也要注意隊友的狀況,如果發現有人不見了要立刻通知我。走得慢沒關係,我們都會等!」我聽著心想,也只有嚮導能做這件事了,不然誰都討厭成為拖油瓶的感覺,恐怕還會請隊友先走不必等。

我們約於下午5點前抵達「成功山屋」,我如廁時發現廁所分為露天場與室內場,但視覺與嗅覺上都是一樣恐怖,使用時必須強制關閉感官,徹底沉澱心靈至類似於冥想的境界,才能避免對精神造成傷害。

雖然我們抽到的是成功堡,嚮導還是試探性地問了住山屋的人,看山屋內是否還有空位,答案是否定的,於是我們按原定計畫住成功堡。一進去放下背包,辣椒王的囑咐隨即傳入耳中:「山上入夜氣溫降得快,這裡又是溪谷,趕快穿上保暖衣物和戴毛帽囉!

成功堡就像圓形工寮,水泥地、髒污的玻璃窗、失靈的電燈。(來源:《山人不上山》/奇光出版)

原本我以為接下來只要等晚餐,嚮導卻掏出一個大水袋,發配裝公水任務給我們2個男生,特別提醒「取水點盡量往上游找,千萬要遠離廁所,不需要我說明為什麼吧!」想起適才廁所的駭人畫面,我只能大力點點頭,同時感到這個隊伍與眾不同,似乎無法當個舒舒服服的客戶。

裝滿水袋之後返回,辣椒王從宛如百寶袋的大背包掏出塞滿各式沖泡包的塑膠袋,要我們任選自己喜歡的泡來喝。他邊用打火機點燃爐頭,邊說:「高山上氣溫低, 保暖做好了可以避開很多狀況,到了營地就趕緊穿保暖衣物戴毛帽,再喝點熱的,是很好的習慣!」

天黑後,辣椒王用鋁製臉盆在室內煮菜、燜飯、分菜、燒水,變出5菜1湯1飯。我聽著外頭的微弱雨聲,感到一股遺世獨立卻帶著安全感的奇妙氛圍。

順帶一提,外出如廁的時候碰到辣椒王正使用一種粉末刷洗鍋具, 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可自然分解的苦茶粉,真是對環保有堅持的嚮導呢!

沿途聽辣椒王講了很多故事,從自掏腰包去美國考野外救生執照、部分同行為壓縮成本不聘請專業嚮導,或降低隊員和嚮導比例的現象、攀登諸多大山的故事,到以前參加大學登山社時令人難以想像的登山經歷,實在是個非常有趣且博學的人。多虧有他在,整趟車程變得不無聊。

最後我們隊員們交換了連絡資訊, 希望來日還有緣分一起爬山,不過我回程路上一直想的事,是要繼續跟著這一位嚮導才行!

辣椒王是大幅影響我登山之路的嚮導,也是亦師亦友的導師。(來源:由本人提供的照片)

*本文摘自奇光出版《山人不上山:一位戶外公民的山林行腳

書籍簡介

《山人不上山:一位戶外公民的山林行腳》

作者:董威言
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04

作者簡介

董威言

1988年生,網名城市山人,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居於城市的我愛登山,也愛寫山,但不是自然景物與行程紀錄,而是山與人的關係。

作者、登山者、戶外奶爸,目前正處於育兒焦頭爛額,卻打死不退出登山界,於是積極透過親子登山和公民參與延續登山生涯的時期。歷年發表文章可見於網路專欄、報章雜誌和全國登山研討會,著有《登一座人文的山:貫穿古今中外、文明與荒野,獻給所有戶外人的自然人文通識課》。

•部落格:mountainurbanite.com/
•FB粉專:www.facebook.com/UMountain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