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必須先知道的事

在即將出國長住的日子裡,除了行李的整理,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也需要提前安排妥當。細心準備這些事項,不僅能在異地生活更加順心,也能在國外的日子裡更加安心。

1.稅金:確認各類稅金是否已經辦理自動扣繳,最好在出國前2個月就要開始處理,畢竟在國外處理這些事務可能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手機門號及網路:考慮是否暫停手機門號服務,以及退訂家中網路和第四台(請自行評估)。我個人使用的是很划算的方案,所以不想停辦。

3.數位銀行:建議要申辦有轉帳功能的數位銀行,處理資金會比較方便。如有買股票,需要匯出資金,又或者有想不到的臨時支出,要請台灣親友代為處理,也可以使用數位銀行事先轉帳給對方。

4.自然人憑證:非常重要,建議一定要帶,因為萬一要和公家部門打交道,這個是身分的重要憑證,比起手機和健保卡的認證方式,更好用更省事。尤其是報稅,像我們這次在日本春暖花開的時候來,就碰到報稅問題,如果有自然人憑證的話,一切就順利多了。

5.汽車與摩托車:最好請人定期發動及開出去高速公路跑一跑,並代為驗車,以防電池耗盡或定檢過期。像我的大型重機找不到會騎的人,就無法驗車,也無法發動去跑車,回國後要一切安好的風險就比較高。

6.自然災害:如颱風或地震。家中若需要有人幫忙查看屋況,也需提前安排好信賴的人選,把鑰匙交給他。

7.日文書籍:最好準備一本平日在用的日文文法書籍,有助更快速的適應當地語言環境。

8.信用卡:日幣便宜的時候,出門在外盡量使用信用卡,有的信用卡回饋不少,等於免海外手續費,現金則留給小店鋪和公車等需要時使用。日本社會目前還是喜歡使用現金,但paypay開始普及了,或許可以辦一張支援paypay的信用卡。我因為不喜歡身上一堆卡片,所以就不找這個麻煩了。

9.水果:日本的水果種類不多,而且都很貴,建議出門前,多吃一點台灣水果,才不會相思氾濫。荔枝、龍眼、蓮霧等有錢也買不到,連芭樂、木瓜都很稀少。

10.一切從簡:居住空間有限,生活物品盡量精簡且一物多用,以節省空間。

提前規劃和準備這些細節,不僅能讓你在新的環境中從容應對,也能更加專注於即將到來的全新體驗。

在日本的花費

學費+住宿費:這次(近6個月)的花費,2個人的學費加上住學寮(日語「学寮」(がくりょう))費用約日幣130萬元(約台幣26.4萬元)(不含團地租屋費用)。

生活費:我們生活很簡約,2個人1個月的生活費約日幣20萬元(約台幣4萬700元,含水、電、瓦斯等日常生活開支),所以近6個月的總費用約日幣120萬元(約台幣24.4萬元,不含出遊與額外購物)。

在日本,水、電、瓦斯費較台灣貴一些,每個月約台灣的2倍多。和同學們比較一下發現:1個人住和2個人住的金額差不多,甚至我們還更省一些。因為我們習慣早睡早起,電燈用得少,也不常泡澡!

對我們來說,在日本生活最大開銷是吃!因為老人一定要重視營養的攝取才不容易生病,偏偏日本的蔬菜水果,大部分都比台灣貴許多,例如一小把茼蒿菜就要日幣299元(約台幣60元),買4把才等於在台灣的一盤!吃占據很多開銷,我又是一個要天天吃水果的人,有時候真的吃膩了,就買100%果汁代替一下。

舉例來說,西瓜大概一份就要日幣560~1200元(約台幣114~244元;看大小顆,我們都買1/6)。只有香蕉長期價格較穩定,約日幣380元(約台幣77元)。鳳梨一盒也是日幣600元左右(約台幣122元),算是便宜的水果!

如果是外食,吃好一點的話,一餐一個人約日幣4500元(約台幣916元),若吃簡單拉麵或是酸辣麵大約日幣1000元(約台幣204元)。

日本的交通費也很高,20幾分鐘的公車就要日幣360元(約台幣73元,里程約5.6公里),幸好我們大多騎腳踏車,省了很多錢!

(以上為2024年9月資訊)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勇敢出發吧!退休後我去日本留學Long Stay

書籍簡介

《勇敢出發吧!退休後我去日本留學Long Stay:讓自己再冒險一次,活出想要的樣子,到日本實現學習、旅居、體驗異國文化的第二人生》

作者:呂志興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02/26

作者簡介

呂志興

FB「台灣老人留學日本」社團版主。

大學主修統計,畢業後擔任稽核以及顧問工作,擅長從混沌的表層直接發掘出真實的本質,以簡馭繁,由於他只講白話文,且結合實務和理論,大家都聽得懂他的課,讓第一線或是管理人員都可以受益,輕鬆悠遊於職場。

本書延續喜歡說白話文的風格,希望能讓大家真實感受到老人可以有另一種生活面貌,希望藉著他的故事激勵更多人去追求年輕時錯失機會的心願,或者勇敢活出不同的自己!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