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嘉南大圳,串連雲林、嘉義與台南,全國最長國家級自行車道「水圳綠道」3月正式啟用。

alive體驗這條最新單車路線,這是一條邊騎車,沿途聽得見水聲潺潺,連接水圳與周邊村落故事的文化路徑。「我們騎行在微型朝聖之路。」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說。

以水圳綠道為主軸,盡覽百年大圳歷史風貌。綿延不斷的稻田包圍,我數度產生錯覺,好像騎在螢幕保護程式中。依據體能,路線可長、可短,可步行或騎鐵馬。最完整行程,從彰化二水開始,歷經嘉南大圳濁幹線、北幹線與南幹線,一路抵達台南台江出海口。

這趟水圳朝聖之旅,始於彰化二水林先生廟。小廟看來並不顯眼,卻是1719年完工的八堡圳背後重要功臣。原來,施世榜欲取濁水溪灌溉農田,初期屢次失敗,一位自稱林先生的老翁,提議以木條或竹子編成壩籠,裝滿石頭,放入水中,形成類似攔河堰的功能。

圳水終於暢通,老翁卻不居功,不願出示姓名。居民因此建造同名小廟,紀念林先生功勞。這是台灣少數祭祀水利工程師的廟宇,附近八堡二圳取水口,水流湍急,仍可見展示用的壩籠。以此為起點,再合適不過。

細雨中騎乘,已分不清聽到的是水流聲,還是雨聲,我們接續進入嘉南大圳的範圍。「一座嘉南大圳,你可以想像成人體的動脈、靜脈和微血管。」吳茂成解釋。大圳的灌溉渠道分成幹線、支線與分線,大大小小渠道,富饒了嘉南平原。從居民洗衣服的小溝渠,到大型水利發電工程,我們徹底親近水源。

親水之旅
嘉南大圳北幹線瓦厝取水口,就位於村落街道旁。(攝影者:柯曉翔)

親水之旅
在林先生廟附近,矗立的石碑刻著「八堡圳源頭」。(攝影者:柯曉翔)

野樵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楊志明走過幾回水圳綠道,他在田野調查時,聽聞當地老人家昔日搶水、分配水權的故事,「這裡記錄先民篳路藍縷的過程,充滿台灣的生命力。」他說。

村落生氣蓬勃,增添旅途驚喜。邊騎車,邊聆聽遠處傳來北管聲,還行經一座布袋戲台。來到雲林虎尾糖廠,「哐噹!」搭載甘蔗的五分車呼嘯而過,我們立刻停下腳踏車,機會難得,開始追小火車。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熱鬧非凡,敲鑼打鼓,準備春天的祭典。因飄著細雨,神將和舞龍舞獅都套上了透明塑膠袋。一處民宅牆壁,彩繪媽祖卡通版圖像,斗大的藝術字龍飛鳳舞,寫道:「風雨免朝」。

親水之旅
鐵馬行經朝天宮遇上慶典,頂著透明塑膠袋,下雨也澆不熄舞龍舞獅的熱情。(攝影者:柯曉翔)

風雨真的停了。伴著水聲,4天3夜橫跨4個縣市,共騎乘約228公里,感謝平日健身房飛輪課教練。我最喜歡的記憶片段是,騎在雲林元長鄉往北港鎮的自行車道,兩旁綠油油稻田,突然響起鄉長台語廣播:「有朋友拿了羊肉到廟前廣場,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去買喔。」這是飛輪課絕對不會有的背景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