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長濱是替自己築夢,也為岳父圓夢,一石二鳥,為何不做呢?」這是張智翔九年前的決定,從種稻、賣米到開小酒館,他的移居計畫、追逐的夢想一一在此展開。

這一切,源自於他在科技業工作時,下班小酌幾杯的習慣,加上喜歡裝潢設計,四年前,便自己畫圖、請設計師協助,在真柄部落開了這家長濱唯一的貨櫃屋小酒館。但,其實他的移民計畫早在六年前就啟動了。

張智翔的妻子是個從未住過長濱的都市阿美族姑娘,對故鄉念念不忘的岳父,總會主動提起:「有沒有人要跟我回長濱種田?」直到第五個年頭,他開玩笑請老婆回覆岳父,他願意去長濱種田。這句玩笑話,讓岳父開心的在半年內帶他去長濱看了六次土地。最終,他點頭成交,展開了板橋與長濱週週通勤的日子。週間,他是聯發科行銷業務主管;週末,他則是假日農夫,在長濱種稻。

(攝影者:程思迪)

對每件事情都很投入的他,種稻也不落人後,收割的第一年就收成了兩萬公斤的稻作,但如此豐收卻讓他困擾。於是,他又動起腦筋,在台北開餐廳,把自種的稻米做成燉飯。沒想到,餐廳竟意外受到歡迎,讓他的假日農夫計畫得以延續。

事實上,這些年在真柄部落並非一帆風順,「這可是段充滿眼淚與汗水的辛酸史。」張智翔說,一開始部落對外來移民戒心重,連取得灌溉用水都是問題。他只好拿出行銷業務精神,彎下腰搏感情,歷經五年,才取得信任,水源問題因此解決,也才有了後來的小酒館。

取名「禾多」,有雙重意義,除了稻穀豐收外,兩個字合起來就是「移」,提醒自己是位外來移民,要先學會尊重,才能因地制宜延續在地文化。他認為,唯有文化才是觀光根本,而非只想賺一次性的觀光財。

儘管板橋的餐廳屢創佳績,在長濱小酒館裡,卻只見佐餐點心,不見精彩料理。張智翔解釋,為了與部落居民共榮共享,如遇包場需求,便會找來「真柄壹號倉」部落媽媽,運用當天食材製作料理,不但增加就業機會,也能帶動農業發展,讓產業鏈裡的每個人都共享利益。

四年前,放棄年薪三百五十萬工作,到長濱落腳的張智翔從未後悔,他認為,當你對土地友善、土地就會給你回報。這條帶著老婆回鄉的路,固然艱辛,但是每步都踏實且安穩。

來到長濱前,台灣沒去過幾個地方的他提到,「長濱需要的是旅人,不是旅客。這是個要花時間和它相處的地方,絕不是任何地方可以替代。」正如他初訪長濱就愛上一樣,沒有用心體會,不會懂它的魅力。如今,他已打算在此終老(原文刊登時間為2020/7/15)。

張智翔
經歷: 聯發科行銷業務主管
現職:禾多小酒館老闆
臉書:禾多小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