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神鬼大稻埕,今晚專門講八卦。」島內散步旅行社導覽員老王子說。農曆7月鬼門開,晚間7點,我們展開一場另類散步小旅行。在大橋頭捷運站,仰望台北橋,老王子開始說起橋下曾是毀屍滅跡的地點,228事件知識份子被處決,血染淡水河……。

這個百無禁忌、在鬼月夜間「趴趴走」的系列小旅行,是島內散步每年在農曆7月固定推出的主題導覽。他們曾經邀請鬼片《紅衣小女孩》剪接師剖析鬼片構成元素,剪接師誠實告白:「連看兩個月鬼片,被嚇到精神耗弱,才能去電影院嚇觀眾」;擔任過化妝師、禮儀師、喪禮攝影的生命禮儀達人,看盡生離死別,告訴參加者:「人生就是不斷放下,最感傷的是沒能好好說再見。」

鬼月小旅行背後,他們想顛覆傳統觀念。「大家對於台灣鬼月存在畏懼心態,但對於西洋萬聖節卻是一片歡樂,甚至開派對,」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說,「為什麼鬼月沒有好好被關注呢?我們希望透過鬼故事、都市傳說、本土妖怪與社會事件,更理解在地文化脈絡。」

在「細說島內瞳鈴眼」系列導覽,島內散步與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等文史單位合作下,先找到合適專家擔任導覽員,訓練說故事能力,並規劃景點與散步路線。導覽連結歷史文化背景、當地地貌空間,故事就樣產生了。

(來源:島內散步)

例如,台北蟾蜍山原來有妖怪?在清朝時期,住木柵、景美的台北人,要進入台北盆地中心,必須越過這座山丘。傳說蟾蜍妖會吃人,10個人走進山頭,8個出不來。島內散步企劃陳怡秀解釋,其實是當時山裡缺乏道路修繕,路人容易失足掉進水裡,妖怪傳說帶有警惕意味。

「這有點類似童年假想玩伴,鬼故事和妖怪傳說,有時是人們想像出來的,」邱翊說,「人們漸漸長大,都市不斷擴張,就忘記這個存在。我們只是把故事找回來。」

這種超另類小旅行,民眾會不會埋單?關鍵在於,如何激發觀賞恐怖片的心理──讓民眾既怕看、又愛看。曾有參加者報名前特地來信詢問:「你們講的鬼故事會不會很恐怖?」在夜間場次,導覽員現場加油添醋,最有氣氛。老王子說,白天導覽強調考究精確的「大歷史」,鬼月夜間導覽注重「微歷史」,包括社會事件、傳言八卦與小道消息,從昔日庶民角度看待歷史。

行經延平北路,老王子在前身為國泰戲院的建築物前,拿出1976年台灣首部時裝鬼片《鬼嫁》海報。據他描述,這是台灣版《七夜怪談》,當年獲得空前轟動,一幕馬桶裡伸出鬼手的經典畫面,曾讓許多人如廁時心驚膽戰……。雖是夏夜,我卻感到一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