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 日,是筆電大廠仁寶的股東會;會中,新任董事長陳瑞聰發下豪語,未來3年打進AI伺服器供應鏈,搶下四大雲端服務商(Google、Meta、AWS、Microsoft)其中一家的訂單。並相關營收突破總營收占比10%(以現在營收推算約為新台幣1000億元),並2025-2026年貢獻獲利。

2023年仁寶伺服器營收只有新台幣不到200億元,3年內如果要突破10%的營收比重,至少要增加800億營收。而要搶下四大雲端服務商的訂單,更需要投入人力、金錢與時間。但仁寶的主業電腦代工,從2000年之後,毛利率就直線下滑。仁寶這時要急起直追,有機會嗎?從財報出發,如何重新調配資源?

在CEO50個案課堂上,大會計師前PwC資誠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帶領學員,從財報來破解決策上的慣性。

毛利率低卻應收帳款高 資源運用陷入死循環

他請同學從財報找出盲點,有什麼看起來並不合理?很快就有學員指出,仁寶的應收帳款天數偏高。

馬上有同學表示:「應該去跟大客戶商量,縮短應收帳款天數。」

比較電子五哥在去年的財報,仁寶的應收帳款天數74天並不是最長的。廣達83天、英業達66天,說起來跟仁寶差不多,甚至時間更長;但這時如果再拿毛利率作對照,仁寶在2023年的毛利率是4.5%,低於廣達毛利率7.8%、英業達是5.1%,在電子五哥中偏低。

毛利偏低有很多原因,一來,仁寶營收結構筆電代工仍近七成以上,不像廣達與英業達有高階伺服器浥注;對於組裝代工業者來說,產品組合的結構決定了獲利能力。」

仁寶的挑戰在於,毛利率這麼低,辛苦才能賺一點點,營運時就他必須要投入更多自有資金;然而,應收帳款卻太高,商品賣出沒有辦法馬上轉成現金也會讓它的利息收入減少。在發展新事業需要更靈活的資金調度前提下,「你會發現自己在一個死循環裡,」張明輝指出。

「如果是我,會跟客戶商量,縮短應收帳款天數。」學員也應和。

ROE反映真實經營績效

張明輝所長指出,如果展開仁寶的財務報表,會發現它的財務操作偏向保守。無論是流動資產占流動負債的比率是162%,是電子六哥中最高、負債比率70%(負債總額/資產 總額)則是第二低。這意味著財務槓桿較低,在同業中相對「財務過於穩健」。
反映在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仁寶只有6.5%,相對廣達的22%、緯創、英業達與鴻海都在10%左右,相對落後。「然而,ROE 是反映企業經營績效最關鍵的指標,而不是一般人最重視的EPS。」

如果仁寶這時要急起直追,有機會嗎?從財報出發,如何重新調配資源?

PwC 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明輝認為,企業如果要打破財務紀律的陷阱,不妨回到產業結構變化,將同業財務報表拿來比較,從差異來思考是否有決策盲點,就有機會打破僵固,為新事業找到被綁住的資源。

一個紡織大廠的執董說,上完這堂課要找財務長來開個會,檢討自家工的財務三表,有沒有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