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來說,有沒有什麼策略,是做下去永遠不會錯的?觀察全球營收最大運動品牌Nike,或可略知一二。
九月十九日,Nike宣布原執行長多納霍(John Donahoe)下台,換上希爾(Elliott Hill)。換帥主因是業績不佳。
自多納霍二○二○年一月掌舵以來,Nike市值已經損失超過三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四百五十億元),相當於蒸發掉兩家長榮海運。二○二四年年初以來,它股價表現也不理想。截至今年五月底財報,Nike單季(三月至五月)營收一百二十六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他搞砸了!」彭博新聞網如此評論多納霍。
這家運動品牌做錯了什麼?主流看法是:霍卡(Hoka)等新品牌崛起,Nike又沒有創新才失敗。
不過這背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幾年來Nike一直「去中間化」,也就是放棄在實體中間商、零售店賣鞋,改做DTC(Direct to Consumer),也就是以數位方式直銷給消費者。
Nike捨棄零售商想賺更多
反助長其他新品牌銷量
近年來Nike自己做App、自己招電子會員、自己賣鞋。公司算盤是,這樣不用被零售店抽成,自己賺更多。
一開始這套策略確實繳出不錯成績,不過也留下意想不到的後患。
由於Nike去中間化,實體零售店就「去Nike化」。沒有Nike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