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膠枕頭、桌下踏板迷你健身車、配備紫外線手電筒的寵物除臭劑……,在美國,每十個家庭就有一個擁有這間公司的產品,卻很少人知道它的名字。

它叫做Thrasio,靠收購電商平台亞馬遜上的逾百個成功小賣家來擴張,並非家喻戶曉的品牌。這類一般消費者不熟悉,像Thrasio一樣的公司,又稱為聚合商(aggregator),正成為華爾街投資機構的新寵兒。

自2020年4月至今,已經有74家聚合商募得近9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摩根大通、安巨集資本(Advent International)等,其中領先的Thrasio募到17億美元,已是獨角獸(估值逾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

當賣家利潤率下滑
它「全職」搞定經營小細節

聚合商收購帶給小賣家的好處,是能擴大營收,甚至成為國際品牌。問題在於,亞馬遜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幫助小賣家,不但可以接觸到因訂閱Prime、愛在亞馬遜上購物的全球兩億個消費者,更可以使用亞馬遜提供的倉儲、物流服務,這樣一個讓銷售「民主化」的平台,為何還會讓中間商崛起?他們打中什麼痛點?

「聚合商」瞄準小賣家4痛點,挖出商機

小賣家遇到的問題1》銷售平台充滿競爭、被禁風險
聚合商的解決方案:收購多品牌分散風險,資本助品牌度過危機

小賣家遇到的問題2》擴張後利潤率下降
聚合商的解決方案:透過規模經濟降低物流、製造成本

小賣家遇到的問題3》擴張後無暇維繫品牌核心責任
聚合商的解決方案:提供多種收購後參與方案,讓賣家選擇完全退出,或收購後專心經營品牌

小賣家遇到的問題4》沒有人力和時間優化銷售
聚合商的解決方案:Thrasio組6人團隊、列503條優化項目,將研究及改善工作分配給專業創意、銷售團隊

資料來源:彭博、Digital Commerce 360 整理:張方毓

關鍵是,時勢造勢,卻也衍生危機,而聚合商能把別人的危機轉變成商機。

疫情中電商爆發,亞馬遜2020年由第三方小賣家賣出的商品價值達3千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50%,更占亞馬遜總銷售額破6成,顯示這些小賣家成功依靠平台搭上網購熱潮。

然而,隨業績成長,他們原本小巧、敏捷的銷售模式不再管用。Thrasio共同創辦人西爾伯斯坦(Josh Silberstein)指出,小賣家的銷售額從百萬成長到千萬美元時,利潤率往往下跌,因為他們突然需要昂貴的外部協助,處理供應鏈、法律、客服等問題。

例如,一對販售茶樹精油清潔產品的加拿大夫妻,疫情中年銷售額雖然破百萬美元,但面臨層出不窮的供應鏈難題,同時又煩惱如何增聘人手卻不降低利潤,最終他們決定把生意和煩惱都賣給一家聚合商Perch。

聚合商不僅可以藉規模經濟簡化物流等成本,一些小賣家知道要改善產品、行銷等細節,才能擴大營收,但因缺乏人手,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聚合商也有能耐接手。

就像Thrasio以140萬美元買下寵物除臭劑品牌憤怒橘(Angry Orange)後,一個6人組成的專業團隊拿著一張有503條項目的清單,細細檢視憤怒橘須調整的銷售細節,再分配給其他團隊,平均34天就能完成品牌大改造。這包括確保商品照片占圖框8成到9成面積、跟寵物網紅合作、根據搜尋和購買趨勢推出配備紫外線手電筒的寵物除臭劑。最終,一個個小改變,讓憤怒橘的年銷售額在2年內增加逾7倍、達1600萬美元。

電商軟體供應商Cart.com的執行長塔里克(Omair Tariq)分析,聚合商看到的商機是:電子商務本身就是品牌的殺手級應用,有效執行電商策略的能力,而不只是擁有明星商品,才能拓展成功。換句話說,聚合商快速掌握到那些困擾著、甚至拖垮小賣家的問題,已是種「全職工作」,應由另一個公司分擔合作。

當亞馬遜祭出停權令
它的資本助商家撐過停售期

小賣家還有一個風險:他們依存的亞馬遜本身。平台雖然讓小賣家被看見,但亞馬遜也有「複製成功」的惡名,被賣家指控它自己推出的運動包、咖啡杯、床單等商品,都是抄襲暢銷賣家的商品。

除此之外,亞馬遜有數百條不停變動的規則,如:禁止用完庫存、花太久時間回覆顧客或小賣家被懷疑造假評論,小賣家不見得跟得上,輕則搜尋排名下降,重則商店被停權。例如Perch剛收購一個孕婦腰帶品牌就發生這狀況:亞馬遜懷疑該商品是假冒的,罰它停售兩個月,導致損失近50萬美元銷售額,但不同的是,小賣家可能撐不過這種意外打擊,聚合商的資本則能助品牌度過。

西爾伯斯坦表示:「我們是生態系中的『白衣騎士』,當情況變得太過複雜時,我們就在那裡等著幫忙。」

面對平台上冒出來的中間商,有些甚至可能成為下一個聯合利華(擁有眾多品牌日用品的巨企),亞馬遜怎麼想?目前,它表示歡迎新參與者加入。這是因為,聚合商能夠改善產品價格、品質,顧客就會留下更多正面評論,進而吸引更多人在平台上購物。

這個新興業態的挑戰是:它是一片容易進入的新藍海。聚合商Heyday表示,加入的門檻不高,只要籌錢收購即可,因此這個產業很快會變得擁擠。不過,它的崛起,再度證明商業機會總是來自:現有生態系中,是否有運作不順暢的地方?參與者是否遇到什麼問題?自己可以扮演什麼角色?然後把問題轉變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