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欽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分離共和國是獨立實體,並派俄軍進駐進行「維和」。俄烏的對立根源實為疆界與東西方戰略影響力的競逐。莫斯科視烏克蘭為俄國與北約間的緩衝,克里米亞被奪後基輔(烏克蘭首都)則益發視俄國為侵略者。

俄國軍隊自去年起於俄烏邊界與克里米亞陳兵十餘萬,甚至還借道白俄羅斯進行部署,圍繞烏克蘭施壓。西方始終咬定莫斯科會揮師入侵,警告俄國一旦侵略定遭慘痛制裁;莫斯科始終否認想動武,視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是北約再次東擴,被人侵門踏戶到已退無可退,只能自救。

兩國歷史淵源久 烏克蘭曾是蘇聯農產與武器庫

綜合「華盛頓郵報」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羅斯與烏克蘭間的歷史連結,最早可回溯到9世紀,當時古代東斯拉夫人在基輔建立一個民族國家,這也是為何俄國總統普欽時常稱烏克蘭與俄羅斯系出同源。

在蘇聯1991年8月解體前,烏克蘭一直是其中一個加盟共和國,由於龐大農業產業及重要的黑海港口,境內還有大量核武器與高端軍工製造業,烏克蘭一直是蘇聯一個極重要的戰略組成。在蘇聯解體並宣布獨立後,烏克蘭仍與俄羅斯在能源與安全上保有密切關係。

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具有重要地緣政治及黑海出海口地位,一直拉攏烏克蘭加入自己的關稅聯盟。然而在2013年底,烏克蘭與俄國情勢因為基輔當局要與歐盟簽署指標性的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而日益緊張。

當時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據傳在莫斯科壓力下中止與歐盟協商,烏克蘭親西方陣營旋即發起連串大規模示威。

兩國僵局的近因

烏克蘭親俄政府在2014年2月在示威風潮下倒台,但烏東親俄民兵與親西方的基輔新政權交戰,導致烏東與俄交界的頓內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兩地宣布獨立,自此烏東親俄民兵與基輔政府軍之間衝突不斷。同年克里米亞公投脫離烏克蘭,俄國將克里米亞併入。

據聯合國統計,烏東衝突迄今已造成約1萬4000人喪生。烏東衝突以來基輔尋求加入北約及強化與西方的軍經關係,將莫斯科定位為「烏克蘭及歐洲所有人的安全威脅」。

莫斯科則認為,2014年9月在法、德居間斡旋下,俄、烏與頓內茨克、盧甘斯克等各方簽署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允諾賦予烏東居民更大範圍自治,但基輔卻始終沒遵守,甚至一再打壓烏東的俄語居民,基輔形同對烏東「種族滅絕」。

為何普欽如此忌憚烏克蘭加入北約

1949年創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美國與西歐冷戰期間對抗蘇聯的產物,但在蘇聯解體後非但未解散,還一步一步向東把波蘭、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納入,目前成員擴大到30國。

北約規定成員遭第三方入侵時,全體成員將共同對抗,美軍還可駐軍北約盟國並部署武器。據波蘭國防部的資料,目前波蘭境內約駐有4000名美軍和1000名其他北約部隊;波羅的海三小國境內的北約駐軍也有約4000人。

若烏克蘭與另一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喬治亞加入北約,西方盟國及美軍形同可直接與俄國接壤,莫斯科視此為存亡大事,要求北約斷不可納入烏克蘭與喬治亞,並要給出具約束力的法律保證,但美國與盟國則堅持北約的開放原則,拒絕俄國的要求,背後同樣有大國威信與博弈成份。

普欽懷抱重建蘇聯夢 俄與西方價值差異恐顛覆歐洲

俄羅斯總統普欽懷抱重建前蘇聯的夢想,試圖將烏克蘭重新納入俄國勢力範圍,致使烏克蘭危機難以消失,西方與俄國兩種世界觀的攤牌,可能會顛覆歐洲。

美聯社指出,烏克蘭危機讓人回想起冷戰時期,使得1945年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遺留下來的想法起死回生,即蘇聯主張西方應尊重俄國人在中東歐的勢力範圍。

普欽(Vladimir Putin)以30年前蘇聯解體為恥,自2000年掌權以來一直致力按步就班地扭轉這種局面。

普欽要求永遠禁止烏克蘭行使主權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而且北約其他行動也應該受到限制,例如在前蘇聯國家駐軍。

分析指出,俄國當前的要求,是基於普欽長期以來的不滿情緒,以及他拒絕承認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為真正獨立的主權國家。他認為兩國歷史上與俄國屬同語系,且都是東正教文化的一部分。

普欽去年夏天曾發表一篇跨越千年歷史的文章,題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藉此表明他的態度。

他堅稱,現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為個別國家是人為產物,主要是因為蘇聯時期的政治錯誤,而烏克蘭的局面是2014年來美國政府支持的惡意「反俄計畫」所造成。

普欽這種大俄羅斯主義觀點,對美國總統拜登構成重大考驗,而拜登原已忙於處理多項國內危機,包括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通膨壓力再起及國內社會分裂。

分析提及,普欽的戰略一直是設法重建蘇聯力量,以及恢復俄國在柏林圍牆倒塌後失去的勢力範圍,希望至少將前蘇聯地區重新納入俄國地盤。

普欽認為西方侵犯前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國家,他對此怒不可遏,因為這些國家曾在蘇聯和北約間形成一個親蘇緩衝地帶。

波蘭、匈牙利、捷克於1999年相繼獲准加入北約,之後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及斯洛伐克也於2004年成為北約一員。

由於二戰結束後遭到蘇聯統治,這些國家渴望加入北約及西方自由市場體系,以期在鐵幕倒塌後確保獨立和繁榮。

普欽的目標一直是與原為前蘇聯成員的鄰國重建聯繫,同時挑戰及分裂西方。他非但未將俄國帶往更民主方向,現在看來更拒絕接受自由民主才是永續模式的理念,並視之為西方用以追求自身目標及羞辱敵人的自大想法。

他在上台後誓言,要讓人民再次感到俄國的偉大。他從權貴身上奪回經濟掌控權,鎮壓車臣叛亂分子,逐步扼殺獨立媒體,並且增加軍事投資,最近甚至封殺俄國少數僅存的人權組織。

普欽2019年受訪時曾稱「自由主義已過時」,暗指這種主流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在世上不再有一席之地。在他看來,認為烏克蘭獨立並可自由選擇聯盟的想法根本是裝模作樣。

美聯社指出,拜登、北約及歐盟面臨的挑戰在於,他們的集體決心和團結,能否保護烏克蘭想成為西方一部分的願景,以及普欽在該地區的俄羅斯國家主義野心是成或敗。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