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報導,台積電計劃前往日本熊本縣設廠。

日本積極拉攏台積電,《南華早報》指出,日本已為半導體產業預留18億美元(約新台幣500億)的資金,欲藉此建立更多跨國合作,並吸引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商赴日設廠以提高產能。然而,對比台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就高達250億美元,日本提出的金額似乎有些「單薄」,自民黨呼籲,政府應再提高半導體補助資金。

於筑波設研究據點,在熊本設首座晶圓廠

日本選擇與台灣合作,不是沒有原因。

日本與中國、南韓之間,存有地緣政治的分歧。相較之下,台積電不只是全球半導體龍頭,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還認為,台日關係越加緊密,雙方的合作可以阻止中國不斷上升的勢力。

此外,日本在全球材料與設備製造仍具有一定地位。經產省IT產業部門主管西川和美(Kazumi Nishikawa)表示,打造設施、減少設廠成本將會是一大誘因。日本計劃建造以10至20奈米技術生產工業用晶片的設施,成本預計超過5000億日圓(約新台幣1262億)。

台積電在茨城縣筑波市設立研發據點,則宣告開啟雙方合作。今年夏天在筑波市的「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將整備測試產線,預計2022年正式開始進行研發工作,並計劃進一步開發3D封裝技術;而日方誠意滿滿,成本370億日圓(約新台幣93億)中,承諾補助台積電190億日圓(約新台幣48億)費用,可是超過一半成本!揖斐電(Ibiden)、信越化學工業、芝浦機械(Shibaura Machine)等20家日本企業都將共同參與研發。

日經報導,台積電若赴日本熊本縣設廠,將是台灣首座設於日本的晶圓廠。廠房緊鄰半導體製造商索尼(Sony)位於熊本縣的影像感測器工廠,有利圖像感測器、汽車微控制器,以及其他晶片的供應需求;甚至,也可能與Sony以合資方式在熊本縣設立晶圓製造廠,總投資金額逾1兆日圓(約新台幣2525億)。

2020年,日本公司佔台積電4.7%營收,雙方一連串的合作也代表日本不再堅守自我主義。經濟學家舒爾茨表示:「英特爾和谷歌(Google)在日都設有研發據點,日本擁有高技術人才、薪資也比較便宜,因此具有成本效益。」

半導體不可或缺,日本不再「自閉」

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本月引用市場調查機構Omdia的數據,表示1988年日本主導全球約50%的半導體業。NEC、東芝(Toshiba)、日立(Hitachi)、富士通(Fujitsu)等日本公司在全球前十大半導體企業就佔有六家,當時可是與美國英特爾(Intel)和摩托羅拉(Motorola)等齊名。

然而,好景不長,日本被南韓、台灣、中國等對手打敗。到2019年,日本在全球半導業的市佔率跌至10%,而美國則攀升至50%。

汽車是日本的代表性產業,但在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短缺風暴越演越烈。豐田汽車(Toyota Motor)上月宣布暫停日本東北部兩間工廠運營,影響近2萬台車生產;速霸陸(Subaru)也已暫停兩間分別位於群馬縣和美國的工廠;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表示本財年比預期減少了4萬台汽車產量;日產汽車(Nissan)則計劃減產25萬台汽車。

日本國內目前擁有84家晶片工廠,數量領先全球。但,這些工廠卻沒辦法製造足夠晶片,導致日本多達64%的半導體仍仰賴進口。如同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Akira Amari)告訴《彭博》:「日本不能再像從前一樣,謹守自我主義,我認為與跨國企業合作才能幫助日本。」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日前也表示:「日本會將半導體視為『國家級項目』計劃,與確保糧食與能源同樣重要。」

(參考來源:Bloomber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Yahoo NewsAsharq Al-AwsatNHK WORLD-JAPANFree Malaysia TodayTech Wire AsiaXinhua News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