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由私人企業打造的太空船即將把人送上外太空!

這項太空任務原本應該於美國時間5月27日下午4點33分執行,但因為天候不佳,已經延期到5月30日。到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道格.赫利(Doug Hurley)和鮑勃.班肯(Bob Behnken)將會坐在「天龍號」(Crew Dragon)艙內,由「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發射,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

《石英財經網》(Quartz)指出,這次任務是成是敗,標誌著太空運輸走向商業化的轉捩點:原本由國家政府做的事,私人企業也可以做到,這將加速太空商業的到來。

這次任務,包括太空船和火箭,都是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打造。自從NASA於15年前開始施行「商業載人」的外包計畫以後,SpaceX已經跟NASA成功合作數次,用他們的太空船載貨到太空站進行補給。但這次,是他們第一次把人類送上太空。

值得一提的是,天龍號是有史以來造價最便宜的一艘NASA載人用太空船,NASA預估至少比以前省下300億美元(約合9,000億新台幣)。《石英財經網》分析,除了目的地不同、原料成本變低、合約資金制定方式影響,最主要還是開放私人企業參與競爭,才是成本降低的最大原因。

NASA歷來載人太空船開發成本。(來源:紐約時報)

太空旅行要來了?

這一次,假如一家私人企業有能耐把人送上太空,會激發大量關於太空商業、太空觀光的想像。原本只停留在科幻小說中的情節,將變成可預見的未來。

NASA副署長莫哈德(James Morhard)表示:「我們很期待未來成為SpaceX或其他公司的顧客。我們試著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真正拓展近地軌道的經濟,這正是這次太空任務的目標。」

實際上,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一家太空旅行公司Space Adventures已經跟SpaceX買下4個太空船席次,想要送一般人上太空;另一家Axiom Space也跟SpaceX簽訂協議,日後載送不隸屬於NASA的私人太空人。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這些事情可能在未來一年就會實現,行程包括讓旅客造訪太空站,以及繞地球軌道旅行,讓旅客從高出軌道2到3倍的高度觀賞地球。除此之外,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也表示有興趣在太空站上拍電影。

經濟學家溫茲爾(Matthew Weinzierl)表示,從2000年到2016年,投資太空新創公司的金額從一年不到5億增加到一年25億美元。《彭博》(Bloomberg)專欄作家斯特林(Michael R. Strain)指出,SpaceX這次成功的話,這些公司面臨的風險又會下降一個等級,進一步增強市場對太空商業的興趣。接下來,就會有組織主動去蒐集消費者的偏好以及買單意願,資本與創新也會重新配置。

不過,非營利組織行星基金會的太空政策分析師德雷爾(Casey Dreier)則表示,不應期待太空旅行可以馬上到來,畢竟是要去到一個惡劣的生存環境,到真正商業化期間,還須克服「如何讓旅客好好活著」各種複雜又花錢的問題。

或許,最大的第一線受益者還是NASA和政府。這一次若成功,美國就能投注更多資金在還沒被充分利用的太空站上、把更多太空人派上太空。德雷爾表示:「多一個人會差很多,代表有更多的科學、更多的實驗。」

NASA經濟學家麥當勞(Alexander MacDonald)也同意這個看法:「這不只是把人載上太空而已,這象徵了近地軌道工作的新開始。」他認為,有更多人在太空站做研究,可以促進微重力相關的製造成果,包括新藥物、人造器官、新型種子等等。

太空船升空,美國民族精神也期待再次升空

從美國視角來看,昨天,推特上出現一個熱門主題標籤「發射美國」(#LaunchAmerica),這個標語不僅是標語,更適切代表美國人現在亟欲重返榮耀的心情。

《CNN》也把2020年跟發射阿波羅8號的1968年做對比:1968年是社會動盪的一年,非裔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和時任總統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陸續遇刺,在當時不安的反戰氛圍中,全部美國人凝視著阿波羅8號升空,提升了美國的士氣。今年也是,美國超過10萬人染疫,經濟陷入有史以來最大困境,這一次太空任務會是他們想要團結彼此的慰藉。

1968年,阿波羅8號太空人法蘭克.博爾曼(Frank Borman)表示,他們回到地球後,收到好多祝賀電報,但他記得最清楚的一則是:「恭喜阿波羅8號全體組員,你們拯救了1968年。」

《CNN》提問:這次天龍號升空,也會拯救2020年嗎?肯定的是,頹喪的美國人不會想錯過這個機會:(保持安全距離地)聚在一起、一同凝視「美國驕傲」升空的時刻。

(參考來源:QuartzCNNBloombergThe New York Times(1)The New York Times(2)Business Insider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