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第一次,美國最大零售店沃爾瑪(Walmart)宣布,11月感恩節時,所有員工放假一天、好好休息。
過去,不管是感恩節、還是黑色星期五等節日,都是零售店員工最忙碌的時候,各家零售店為了搶客,常常互相競爭要比別人早開門營業。以前,沃爾瑪就曾創下半夜就開始營業的紀錄。
今年,距離感恩節還有一段時間,沃爾瑪執行長暨總裁福納(John Furner)表示:「這是艱難的一年,我們的員工挺身而出,所以我們希望在感恩節時,他們能夠在家裡與心愛的人一起度過。」
基層零售員工的價值因疫情被看見
一場疫情,或許正在慢慢扭轉零售店員工作為「基層、不重要棋子」的觀念,去看到這些「必要員工」之所以為「必要」的價值。
過去幾個月,零售店員工工作大爆量,更面臨好幾波危險至極的處境。首先是4月疫情剛開始延燒,美國各地封城,這些員工冒著生命危險上班,卻開始染疫、甚至身亡;接著是6月多,各地漸漸重啟,這些員工又再次面臨生命威脅,但不是病毒,而是人禍:他們要求顧客戴上口罩,卻被辱罵、毆打,甚至住院。
但也因為這樣,更多人看見,原來零售店基層員工是如此辛苦,開始替他們仗義直言。6月底時,一位星巴客員工拒絕服務一位沒戴口罩的顧客,被那位顧客上網PO文公審,沒想到討拍不成,反被抨擊,大家更發起「募資」,幫星巴客員工募到10萬美元(約新台幣294萬元)的「小費」。
零售業大洗牌,員工被裁卻看見希望
不過,顧客的聲援,仍不能改變零售產業被大幅改變、進而波及到員工的情況。
《CNBC》報導,全美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研發與產業分析副總裁馬修(Mark Mathews)指出,現在零售業面臨的狀況是:「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以前零售業預測需求、管理庫存的數據全部失靈,「人」更是一大問題,馬修補充,如果太多員工,會出現閒置人力,但員工太少的話,又會來不及滿足顧客需求:「一不小心,賺錢的生意就可能落為不賺錢的生意。」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零售業大舉徵才,另一些卻大刀裁員。沃爾瑪近幾個月雇用了超過40萬名新人力,而百貨店傑西潘尼(J.C. Penney)卻因為破產,關閉150間店面並裁減1,000名員工。
36歲的麥卡比(Ross Allen-McCabe)就是這樣一位不幸運的傢伙,他過去6年在傑西潘尼工作,現在卻失業了。但他卻抱持樂觀,為什麼?原因在於,他很難得地用一種超然的眼光去看待:「我現在更了解哪些零售商有能力抵禦病毒和封城。」這體現他把危機變成轉機的能力。
馬修也表示,對員工來說,現在或許是個忙亂的時刻,但也是「轉型」、「加值」的時刻。疫情間,配合公司的需求,員工頻繁在許多間零售店來回工作,而不是老老實實待在同一間店裡;以前,他們只是收銀員,現在他們幫忙完成網路訂單;他們扮演了「安全網」的角色,提醒顧客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他們甚至有機會在危機時刻當上店長,掌管大局。
這讓零售店員工在短時間習得大量新技能,馬修指出,就算他們被炒魷魚,他們將帶著這些新技能在零售業找到下一份工作。
疫情間給零售員工的「英雄津貼」,可能永久延續
更加重視零售員工,也反映在疫情間給員工的「英雄津貼」上。
為了感謝、補償員工在疫情間站在第一線,公司紛紛給予他們10到13美元的時薪加給。雖然金額不多,但貝恩策略顧問(Bain & Company)的員工努德森(Kent Knudson)表示:「這反映了零售公司認可,較高的薪水、穩定的工作能夠讓員工更投入,進而達到更好的成果。」目前,零售店Target和Best Buy都決定,將給時薪員工永久加薪。
一面來看,零售業員工失業、面臨生命風險,但從另一面來看,則看到轉型、加薪、和被更平等對待的希望。失業的麥卡比說:「我最大的熱情就是回到零售店裡工作。」每朵雲都有一條銀邊,指的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