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大流行邁入第3年,就連台灣也難逃變種病毒的魔掌,大家都「防疫防到累了」!不過,全球有一例外,那就是1月27日起將取消所有防疫措施的英國,連口罩都不用再戴,這並是繼去(2021)年7月「自由日」全面解封後,該國決定再次與病毒共存。

從Delta到Omicron,英國為什麼敢這麼做?

接種率領先全球,Delta解封沒有大爆發

時間拉回2021年7月,當時英國疫情嚴峻,「大解封」的瘋狂舉動引來全球謾罵,各國超過四千名醫學專家,更在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上連署,呼籲英國撤回解封決定。然而,原以為會迎來「大爆發」的英國,確診數在7月中旬一度攀上約6萬人的高峰後,隨後下降,跌破眾人眼鏡。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高接種率讓英國有解封的本錢。該國是全球疫苗接種運動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截至去年8月初,已經有超過88%成人接種第一劑、73%則完全接種;相比之下,美國進展較不順利,這兩個比例分別為70%和60%,且國內差距兩極化,南方州的接種意願低落,因此出現英國人在狂歡、美國人卻還在跟Delta奮戰的兩樣情。

2021年1月,英國的高峰期可達單日8萬人確診、1300人死亡,不過7月的高峰就下降到單日6萬新病例、且不超過78人死亡,除了有效降低死亡、重症,住院人數不會嚴重壓縮醫療資源;個人的社交行為,也沒有因為解封,馬上就恢復到疫前狀態。例如:疫情前,英國民眾每日平均與他人接觸10次,但即便是自由日後,仍不超過4次,遏止了病毒傳染。

另外,Delta疫情急速升溫的一大原因,恐怕得歸咎於2020歐洲國家盃足球賽,因為英國睽違半世紀踢進決賽,讓全國都瘋狂了。7月10日決賽日當天,萬人湧入觀賽,忘情吶喊高歌,釀出疫情新高點。外媒推測,歐國盃結束、確診接觸者自我隔離、或是好天氣讓民眾多待在室外...等,都可能是確診數下滑的潛在因素。

在青少年方面,與西方他國相比,英國原本對年輕人疫苗副作用抱有極大擔憂,不過為了迎戰9月學童開學,且專家在《刺胳針》連署中也提到,18歲以下未接種年輕人將嚴重曝險,種種疑慮終於讓政府點頭,在8月開放接種年齡下降至12歲到17歲,但仍比美、法等國慢了好幾個月。

97%英國人已有抗體,把Omicron當「地方流行病」

然而,疫苗並非萬能,保護力並會隨時間減弱。進入秋冬後,COVID-19疫情在英國的流行率又在10月創下新高,單日新增確診超過4萬人。接著,最新病毒Omicron旋即成為英國主流病毒株,確診數單日飆破20萬,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在12月啟動秋冬防疫「B計畫」,要求民眾在家工作、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等。

同時,疫苗加強計畫正如火如荼展開。接種對象一路從有年齡限制,擴大到「所有成人」,自1月17日開始,再降至16歲青少年。政府發言人說:「B計畫目的是減慢Omicron病毒傳播,同時爭取更多第三劑接種。」根據「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網站,英國加強劑的劑次人口比已達約53.7(劑/每百人),比以色列高。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藉由疫苗與先前感染獲得免疫力,高達97%英國人已經產生抗體,《BBC》指出,症狀變更輕微、死亡人數大幅下降,絕對是好事。此外,12月、1月,英國民眾每日平均與他人接觸少於3次,公共行為可能也幫疫情降了溫。

政府表示,疫苗大規模施打的成效開始發酵,儘管確診數仍高,但過去一週每日新增案例減少了38.9%,住院人數也開始下降,Omicron傳播力雖高,但病症較不嚴重,這讓政府認為疫情已觸頂,決定用流感方式應對COVID-19。

不過,英國二次大解封是否真的賭對了?Omicron仍會帶來腦霧等長期新冠後遺症,又難保新變種病毒不會再現身,疫情仍然存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強生敦促人們在近期保持謹慎:「大流行尚未結束」。

參考來源:NBC NewsCBS NewsThe GuardianCNBCBBCOur World in Data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