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運價讓全球貨櫃船公司海賺,龍頭馬士基率先公布第3季財報,單季營收166億美元、年增68%,息稅前利潤EBIT為59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大增近5倍,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約69億美元、大增3倍,一舉創下成立百年來最佳單季獲利紀錄。

由於供應鏈中斷持續惡化,北美零售商、製造商需求高漲仍在努力補庫存,馬士基甚至預估,第三季的榮景可望延續到第四季、2022年第一季的營運表現。馬士基2021全年營利將上看180億~190億美元。

看好航運後市表現,馬士基仍動作頻頻搶賺高運價,10月底甚至跟陽明海運租進1艘貨櫃船,按陽明公告,船隻以每天新台幣300萬~400萬元租給馬士基,總收入新台幣12.5億~17.5億元,將實現新台幣9億~13億元的利潤。

馬士基稍早發布報告,指稱供應鏈瓶頸是推升高運價的關鍵。美國西岸塞港嚴重,洛杉磯、長灘港外排隊的貨船估計已從1個月前的60艘左右增至約80艘,造成太多運能被綁在港外排隊。

目前馬士基、長榮等航商都已向客戶發出通知,預告將對所有滯留在美西2大港的貨櫃開徵所謂「緊急費」(Emergency Fee),這筆費用是根據拜登政府的相關規定,費用將由2大碼頭營運商收取,未來部分將投資在改善碼頭營運效率及基礎建設。

正因為塞港船回不來,船舶周轉率下探,艙位供給非常緊張,貨代業者稱,10月中下旬有些航商已經開始徵收燃料、旺季附加費等,接著11/1起開始調漲GRI,緊接著12月還有一波漲價潮,目前運價逐步回溫,雖然還不及9月的最高峰,但也只差幾步之遙,除非是政府干預,或者是超過客戶的接受程度。

*本文由中時新聞網授權,原文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