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終於面對面談話了!

這一次,談什麼最重要?不是別的,就是台灣。

16日上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首次視訊會談!《CNBC》報導,美中關稅和供應鏈危機,都是次要;這一次雙方會談最緊迫的焦點是——台灣。

會議前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電話熱線,已交換關於台灣的嚴厲警告。布林肯對北京施加於台灣的軍事、外交與經濟壓力,表達擔憂,並敦促中方以符合台灣人民的意願和最佳利益的方式,展開有意義的對話,和平解決台海議題。

《CNN》報導,華盛頓已經「不想再假裝沒有要遏制中國了」!

另一方面,王毅對美國看似支持「台獨」的行動,發出警告。官媒《環球時報》批評,布林肯講的只是虛偽的陳腔濫調和無稽之談,指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終極紅線」,為了降低美中戰略衝突的風險,美國必須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得太遠,需要後退一步、表現克制,改變對中的好戰政策。

對「台灣」雙方重申立場,不在求和

會議中,拜登表示,「雙方需要建立一些常識性的護欄...以確保兩國間的競爭不會轉向衝突。」習近平則說,「人類身處地球村,正共同面臨諸多挑戰。美中需要加強溝通與合作。」

至於台灣議題,中方透過《新華社》重申,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若台獨勢力挑釁逼迫,將採取斷然措施;白宮在會後公布的聲明中,表示美國仍致力於基於《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

但,這是否代表美國同意就台海議題退讓?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政治線記者派克(Joe Pike)分析,如同上週美中達成出乎意料的氣候協議一樣,拜習會確實取得了進展,不過,競爭可說是雙方關係的基礎,現在宣布破冰還太早。

甚至,有美國官員否認了該會議旨在緩解雙方緊繃關係的言論。前述資深官員隨後告訴《CNN》:「我不覺得目標是要緩和緊繃,或這就是會議結果。我們想要確保能負責任地應對競爭,確實我們也有辦法做到這點。總統(指拜登)清楚知道,他將參與一場激烈的競爭。」

會議長達4小時,雙方都不抱高期待

《BBC》報導,兩人友善寒暄開場,對螢幕互相揮揮手。拜登說:「或許我該正式點,即便你我之間從來不會太過拘謹。」習近平則回應:「看到老朋友感到很高興。」

《路透》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認為,習近平稱拜登「老朋友」,不一定代表對方是真朋友,可能只是表達認識許久。6月,拜登曾告訴記者,「讓我們把事情弄清楚,我們熟知對方,但不是老朋友,這只是純粹工作關係。」

拜習會前夕,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又被問到老朋友這三個字,她的回應是:「嗯...我可以確定...他仍然不認為習近平是『老朋友』,這一點還是一致的。」

《彭博》指出,這次拜習會的目標,是要穩定美中關係、避免發生衝突,但也淡化對重大突破的期望,結果也確實如此。不過,會議持續近4小時,比原先預期還長。《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把這視為不需妥協的勝利;《CNN》引述一位出席的美國資深官員,形容這是一場「有幫助的討論」。

「雙方期望都不太高,這是對的,」國際智庫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主任曼紐爾(Anja Manuel)說,「我們期待的,並不是來個大反轉,兩邊能突然變成親密朋友。而是試著處理差異,確保信號沒被誤解,以及避免意外衝突。」

其實,兩人在成為國家領導人前,曾有過特別的緣分。2011年,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出訪中國,當時由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全程接待,兩人共進晚餐,還參觀了四川都江堰;2013年,習近平升任領導人後,拜登再次來到北京,進行了長達5小時半的馬拉松式會議。《NBC》新聞報導,拜登告訴對方,若他們能「好好處理雙方的關係,那就有無限可能性」。

8年後的今天,這兩大世界經濟體在台灣、貿易和人權等問題上的分歧正在加劇。全球都在關注,拜習兩人成為兩大強國領導人,是否真能有智慧地化解台灣議題。

參考來源:CNBCBBCCNNGlobal TimesWION NewsNBC NewsBloombergThe New York TimesReuters新華社Sky NewsThe White House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