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美國最大的實體連鎖書店巴諾(Barnes & Noble)宣布,將與TikTok(編按:中國版稱抖音)共同舉辦夏季讀書挑戰,對一家149歲的老書店來說,這個合作似乎有點突兀,但看到銷售成績——TikTok在去年協助賣出兩千萬本書,一切都合理了。

30秒秀關鍵功能+戲劇性
從凡士林到小說都成功熱銷

在TikTok上暴紅的書本,銷量成長驚人,每月可達到上萬冊,書店甚至為其設立專區,擺放TikTok熱門書。

不只書,它的帶貨能力正得到全方位的認證,幾乎所有產品,都能藉由它增加銷售,家居用品、廚具、美妝產品等,項目多到亞馬遜(Amazon)甚至有專門頁面,列出這些熱門產品,方便客戶選購。

這是怎麼發生的?在TikTok暴紅的產品百百種,仔細觀察,可歸類出3個要點。

首先,與臉書、Instagram的品牌經營不同,TikTok強調的是產品功能性,成敗往往在短短30秒內決定,即使是老品牌,缺乏時尚、年輕的包裝與定位,只要有一項絕殺功能,就能鶴立雞群。

以今年152歲的凡士林(Vaseline)來說,這個19世紀因提煉石油而生的副產品,在去年突然成為TikTok的美妝主角,眾多用戶以標籤Slugging(編按:指像蝸牛黏黏滑滑的感覺)標註自己塗抹凡士林的影片,並宣稱這是他們的保濕密技。

擁有凡士林的聯合利華(Unilever)指出,由於TikTok的關係,去年2月第一週與前年同期相比,該產品在社群媒體被討論的次數增加327%。

一夕之間,這個被媽媽用來治療乾裂肌膚的產品,成為平價實惠的美妝神器。不少人以睡前塗抹凡士林及隔天起床的良好膚況,訴說它的神奇功效。

而從凡士林案例,也能看到TikTok行銷的第二要點:影片必須包含戲劇性,不管是誇張的推薦方式,或是驚人的產品效果,有戲劇性變化方能成功吸睛。

以賣書為例,因為TikTok走紅賣出200萬本的《阿基里斯之歌》(The Song of Achilles),內容是建立在古希臘歷史的戰爭愛情故事,由於情節激昂,吸引許多讀者在TikTok上以哭泣、讚嘆表達對這本書的感動。

此類分享書本的短影片會被標上BookTok標籤,用戶以誇張的行為表達讀後心得,成為此類影片走紅的原因,也因此透過TikTok熱賣的書籍,多為科幻、愛情類小說。

巴諾書店的圖書總監德維托(Shannon DeVito)年初時評論,TikTok的創作者毫不避諱展現他們閱讀的情緒,哭泣、哽咽、尖叫或憤怒,讓短影片變得高潮迭起,人們更容易產生共鳴,並造成瘋狂銷售。

而1876年出現的必勝(Bissell)清潔機,也因它暴紅,去年獲得一倍多的銷售成長。

TikTok進逼Instagram 月活躍用戶達10億人!
(圖表製作者:楊乃錚)

不只青少年愛看!近4成TikTok用戶超過30歲
(圖表製作者:楊乃錚)

在這些短影片中,可以見到原本骯髒的車內座椅、地毯、床墊,灑上專用清潔液並用毛刷刷幾下,最後再以清潔機滑過,原本泛黃的布料就恢復原色。驚人對比讓影片都以用戶驚呼「我的天啊」作結,戲劇性的清潔過程,成熱賣關鍵。

即興發揮更有說服力!
庶民共同推薦勝單一網紅

最後,則是TikTok行銷最重要的一點:從消費者的第一手體驗出發,回歸最原始但也最有用的行銷方式,口耳相傳。

《紐約時報》評論,TikTok的優勢之一是它並不專業,人們對商品的推薦不是因為品牌贊助,他們的即興發揮,反而更值得信賴。

不管是凡士林、書本、清潔機,這些在TikTok上暴紅的產品,都並非網紅或KOL的宣傳,而是以大量一般使用者的心得,來說服其他人,這項產品值得一試。

除了凡士林,無心插柳而暴紅的還有92歲的蔓越莓品牌優鮮沛(Ocean Spray)。

前年10月馬鈴薯倉庫工人阿波達卡(Nathan Apodaca),在前往上班的途中,因為汽車故障,他拿出放在後車廂的滑板,以此代步前往公司。

在滑行的過程中,他拿出了優鮮沛蔓越莓果汁,喝了幾口,並對嘴1977年發行的搖滾樂〈夢想〉,很難具體說明為何這部影片在一個月後達到6920萬次的觀看數。

唯一肯定的是,阿波達卡的影片,在短短23秒內引起眾人共鳴,也許是早晨的天光、滑行時的微風、那首老搖滾樂,又或是阿波達卡面對汽車拋錨的氣定神閒。

之後,越來越多滑板者手上多了優鮮沛,連當時蒙大拿州副州長庫尼(Mike Cooney)也上傳一則,站在汽車天窗內喝蔓越莓汁的影片。

最後優鮮沛贈送一輛新車給阿波達卡,而他們的銷售額也在去年獲得8%的成長。

TikTok的產品主管伊里戈延(Javier Irigoyen)去年演講表示,「我們讓消費者可以直接與品牌溝通,並實現點到點的消費。」

比起其他社群平台,TikTok今年6月才開放廣告主置入,廣告機制起步較晚卻有驚人的效果。由一般人發起的宣傳,因為更貼近大眾生活,帶貨能力比網紅還強,標註「TikTok讓我買」的標籤影片,在去年已經獲得46億次的觀看。

也因此要在TikTok行銷,最重要的是擴大消費者參與,以巴諾書店為例,他們鼓勵讀者閱讀推薦書款,並在閱讀心得短影片上標註專屬標籤,營造專屬巴諾書店的讀書俱樂部。

為何品牌砸大錢買曝光率,用心經營社群頁面,動員KOL與網紅,卻比不上一則普通人拍的20秒短影片?病毒式散播為何頻繁在TikTok上發生?

答案是,演算法。

突破現實人際關係限制
有共同興趣就看得到影片

申請社群媒體帳號的步驟,通常需要與朋友連結,有哪些朋友,決定用戶的觀看內容,過去社群媒體假定,朋友是讓用戶留在平台的重要關鍵。

即時短影音最真實,TikTok靠3點打造帶貨力
(圖表製作者:楊乃錚)

這個假設沒有錯,但在此框架下,等同將網路與現實連結。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決定用戶在網路上的聲量。

然而TikTok最初的目的,便不是社交,而是娛樂。

去年《紐約時報》獨家揭密一份由官方認證的TikTok演算法說明資料,內文提到它精密計算使用者偏好,並推播類似主題的影片,同時穿插主題以外的內容,以保持新鮮感。

判定使用者偏好則以按讚、評論,以及播放時間做為根據,相比臉書考量人際關係的推播方式,TikTok只以內容決定。

藉由多元主題的推送、偏好紀錄,TikTok精準了解每個人喜歡的事物,甚至,它比我們還要了解自己。

在Instagram上擁有上萬人追蹤的品牌社群管理人麥可高恩(Amalie MacGowan)表示,TikTok的演算法很聰明,它迎合每個人的世界觀。她的TikTok充滿同志議題的影片,這讓過去避開出櫃問題的她,了解自己比想像中更在意自己是雙性戀的事實。

TikTok跳脫人際框架,讓人們直視心中渴望,並加強影片的傳播能力。

當用戶拍出一個引發共鳴的影片時,他們不需要粉絲轉貼,就能觸及到陌生人,並透過TikTok演算法,將這部影片發揚光大。

這在傳統社群媒體是相對困難的,我們的發文通常只被朋友觀看,同時也因擔心社交形象,而局限我們的創意。

TikTok的中國版——抖音,已經在平台上設置獨立支付系統,提供一站式購物,前年的全站交易金額是25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625億元),大約是阿里巴巴的2%。

不過根據抖音高階主管透露,從今年4月回推過去一年,交易金額較同期增加2.2倍,成長快速,也因此被電子商務巨頭視為潛在強敵。

TikTok未來也將朝數位商場邁進,如何保有從消費者出發的行銷優勢,同時兼顧企業置入收益,將成最大挑戰。不過它的帶貨力訴說了一個簡單事實:厲害的產品,加上戲劇效果,本身就是最好的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