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13日表示,台灣過去20年來都處於很低的通膨,甚至有一段期間在通縮邊緣,不過,因疫情導致供需混淆、加上碳排放管制等新情勢,近期發生在全世界的通膨上升趨勢,顯示源自穩定通膨的結構因素已發生鬆動,過去採寬鬆貨幣政策仍可維持低通膨,但「以後沒那麼Lucky了」;央行不應將物價波動輕易解釋成短期暫時情況,而應該密切注意通膨預期的變化,否則一不小心,恐將引發通膨真正發生。

陳南光於劉大中教授紀念研討會中,以「消失的通膨何時再現?」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台灣長期通膨偏低,除了和過去全球性通膨與通膨預期穩定有關之外,和國內政策性因素和房租設算方式也有關係,如油價、電費等受政策性控制、房租設算因房東不申報而低估。不過,近期發生在全世界的通膨上升趨勢,顯示源自穩定通膨的結構因素已發生鬆動;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長期以來是「通膨預期定錨」的標準,但是央行抗通膨的公信力正在削弱,可能動搖民眾長期以來的通膨預期定錨。

他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大環境結構改變,這一次的通膨恐怕不是短期現象;民眾的通膨預期說變就變,而一旦民眾的長期通膨定錨開始鬆動,將會引發高通膨預期,並且透過各種管道帶動實際通膨上揚;建議央行應該密切關注,不應輕易解讀通膨定錨流失的跡象是暫時性干擾。

陳南光表示,在疫情導致供需混淆、碳排放管制等新情勢下,接下來主要央行如何應對上升的通膨預期,至關重要,但主要央行涉入金融市場的運作已深,加上已累積龐大的政府與民間負債,使其政策對通膨的回應顯得躊躇不前。而台灣長期以來一直維持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全球性通膨和通膨預期穩定的時期,加上全球化等結構性因素,仍可維持低通膨,然而,一旦維繫全球性通膨和通膨預期穩定的主要力量鬆動,即可能透過各種管道,引發國內通膨顯著上升。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