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襲擊已經過去20年了。在紐約曼哈頓,新的世貿大樓聳立在天際線上,下面是911國家紀念館,紀念恐襲事件中的3000名遇難者。這個城市逐漸走出了恐襲陰霾,現在的居民比2001年更多,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經濟一直蓬勃發展。 

但在美國丶中東的大部分地區和阿富汗,一切都不再一樣。塔利班回來了,最近在喀布爾機場的一次疏散行動中,一宗恐怖襲擊造成約170名阿富汗人和十幾名美國士兵死亡,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對此坦誠犯案——20年前這個組織還不存在,它的出現與「反恐戰爭」的開展方式息息相關。

德國歷史學家伯恩·格瑞納(Bernd Greiner)對德國之聲分析指,最初的ISIS戰士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侯賽因的舊軍隊。「我們非常清楚,IS的崛起是2003年前伊拉克總統侯賽因倒台的直接結果,它被美國解散了,這使得數十萬年輕人流落街頭,沒有就業前景,這種事情是激進化的孵化基地。」

用裁紙刀開始一場戰爭

2001年,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基地」(Al Qaeda)炸毀了象征經濟實力的世貿中心,並襲擊美國軍事力量的中心五角大樓。由賓拉登指揮的恐怖份子,只用了一把裁紙刀,就把民航客機變成武器。對於在蘇聯瓦解丶冷戰結束後似乎處於權力頂峰的美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恥辱。

美國全國陷入悲痛,並得到各國聲援,繼而是憤怒和報復,並獲得理解。北約的共同防禦條款首次被引用,在一次被聯合國安理會認定為合法自衛的軍事行動中,北約盟國在短短數月內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 

但時任美國總統小布西同年出兵伊拉克,則出師無名。僅僅是關於侯賽因與911事件的聯繫,就被質疑是虛假的說法,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始終沒找到。

「只有阿富汗還不夠」

對於美國發動反恐戰爭,學者有不同解讀。美國歷史學家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說:「許多美國政客911之後看到了一個機會,可以證明美國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國家』。他們通過試圖重塑一個國家、整個地區,來證明這種『不可或缺』。」

歷史學家格雷納(Bernd Greiner)則看到另一個動機:「在面對這種不對稱攻擊時的無能為力,美國想向世界,特別是阿拉伯世界證明,今後誰敢惹我們,誰就會喪失生存權。」他認為這兩場戰爭是高度象徵性的行為。 

支持格雷納論點的事實是,就在911之後的幾個星期,白宮指示五角大樓起草對伊拉克戰爭的方案。當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被小布西的演講稿寫手格爾森(Michael Gerson)問及支持伊拉克戰爭的原因時,他說「因為阿富汗還不夠」,美國在穆斯林世界的激進對手想要羞辱美國,「所以我們必須羞辱他們」。 

近100萬戰爭受害者

小布西發動的「反恐戰爭」成為了一場邊緣戰爭,一場「在時間和地理上都沒有準確定義的戰爭」。

正如德國國際和安全事務研究所的美國專家蒂姆(Johannes Thimm)所定義,它是在全球範圍內發動的。布朗大學「戰爭的代價」研究團隊由50多名學者、法律專家和人權活動家組成,根據他們的計算,美國政府正在總共85個國家實施反恐措施,而在所謂的「反恐戰爭」中,共有近93萬人直接因作戰行動而死亡,其中近40萬人是平民。 

2010年,維基解密披露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真實面目,震驚全球。其中一段「附帶謀殺」(Collateral Murder)影片,公開了美軍2007年在巴格達空襲時射殺平民的情況。 

美國聲譽受損

美國的聲譽因其無視戰爭法而受損,美國專家蒂姆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官方以不同的名義重新引入酷刑。「這不叫酷刑,而叫『強化審訊技術』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酷刑是國際法明確禁止的。」

這些違法行為,包括將嫌疑人拘留數十年,例如美國在關塔那摩的海軍基地,以及,用無人機射殺恐怖嫌疑人。 

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基金會政治學家容克(Julian Junk)對德國之聲表示,關於歐洲和德國的恐怖主義網絡,「我們可以看到,『反恐戰爭』中的法外之地對薩拉菲主義和聖戰組織產生了動員作用」。 

一個8兆美元的錯誤?

根據「戰爭的代價」,20年的「反恐戰爭」已經讓美國付出了8兆美元的沉重代價。這可以輕鬆地支付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數倍的費用。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專家格雷納認為,「美國通過這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的瘋狂支出,已經大規模地損害了自己」。 

美國歷史學家韋特海也認為,「美國本可以將其龐大的人員和資源,用於許多其他有價值的項目,而不是對911事件做出破壞性的反應」。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911恐襲20年 誰為「反恐戰爭」買單?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