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在收到了各國不同尋常的協助請求後,1月24日與台積電高階主管進行了緊急會談,希望無論如何,緊急增産半導體。

台積電方面的回答是如果能進一步擴大産能,會優先生産車用半導體。

相關人士表示,台積電表面上回答得很禮貌,但事實上完全拒絕了請求。因為已經沒有了增産的餘地。台積電之所以能採取如此的姿態,無疑是因為擁有強大的實力。全世界的半導體生産現在都陸續集中到台積電。美國蘋果、高通、索尼……,這些大型企業每天都前往台灣,想盡辦法希望在産品中搭載台積電的半導體,因為這將左右産品的性能。


股票市場也在動搖。台積電的股價最近1年內猛漲至原來2倍。總市值換算成日元超過60兆日元,躋身世界前十大企業。

台積電創建於1987年,這個年份含有深刻的意義。因為在這之前的1986年,日本與美國圍繞半導體發生劇烈貿易摩擦之後,簽訂了《日美半導體協議》。當時,NEC、東芝及日立製作所壟斷世界半導體市場,無法忍受的美國利用該協議事實上抬高了日本半導體的價格,強制性提高了美國企業的份額。

美國進一步發動攻勢。開始致力於半導體新經營模式「水平分工」。當時,從設計到製造全由一家企業完成的「垂直整合模式」還佔主流。

美國設計出來的水平分工是想讓美國專注於上游的設計開發,不擁有工廠,而將投資額巨大但附加值小的生産甩給亞洲企業。敏銳感覺到這種巨大變化的是沒有任何資源的台灣。

當時的台灣當局者立刻選中了長期在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張忠謀,表示世界半導體業務將發生巨大變化,對沒有資源的台灣而言是一個機會,希望其回到台灣創辦半導體企業。

不出所料,《日美半導體協議》簽訂第二年,張忠謀率先創辦的台積電隨著美國推進的水平分工,陸續接到生産訂單,很快步入了增長階段。

進入2010年代,隨著智慧型手機問世,這種趨勢進一步加速。台積電把憑藉代工獲得的鉅額資金全都投入到了製造技術的研發,這又進一步帶來代工訂單,形成了良性循環,進一步提高了存在感。

在不知不覺中,世界上目前能生産尖端半導體的是台積電、三星電子和英特爾三家企業。其中,英特爾現在也面臨衰退危機。

美國憑藉自己設計的水平分工,推進沒有工廠的經營,誕生了高通及輝達等實力企業。但向專利及數據等無形資産傾斜,將生産甩給亞洲的結果是分工深化,台積電擁有了出乎意料的實力,如今美國也感到不安。

美國發動的與中國對立也使得地緣政治風險更加突出,進一步提高了台積電的存在感。曾經把生産甩給亞洲的美國,現在又開始表示由於安全保障的理由,拼命拉台積電到美國投資,具有諷刺意義。

《日美半導體協議》已簽訂35年。美國這次通過制裁中芯國際(SMIC),對中國施壓,結果導致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半導體短缺。相反,隨著美國制裁中芯國際,台積電的訂單進一步增加。現在台積電正打算與大陸合作,計劃在南京面向大陸市場進行大幅增産。

行業歷史表明,美國每次挑起事端,就會打破平衡。以台積電為中心,混亂局面仍在繼續。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

全球半導體短缺源於美國對華制裁

台積電商討再漲價,定價權在轉移

責任編輯:梁喆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