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納多・迪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和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穿著1920年代服裝,在西部片場景內相擁。但過沒多久,他們卻又捲入一起連環謀殺案。

這是即將在10月20日在電影院上映的新片——《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預告片。

該片不只有前述兩大奧斯卡影帝擔綱主角,還由曾獲奧斯卡最佳導演九次提名肯定的名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

到底是哪個片商,能有預算請得動這鐵三角首度合作?

答案就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蘋果。

蘋果從四年前成立影視部門以來,陸續推出許多電影、電視影集,但《花月殺手》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蘋果有史以來投資金額最高的作品,總預算約2億到2.5億美元。其中至少有2500萬美元,是用來支付給李奧納多的片酬。

該片的另一項創舉,是在蘋果自家串流平台Apple TV+上線前,就會先在全球超過一萬個影廳上映。過45天以後,才會在Apple TV+上線。

目前,在蘋果Apple TV+、網飛(Netflix)、亞馬遜Prime Video、迪士尼Disney +四大主要串流平台裡面,除了原本就有經營院線的迪士尼,蘋果和亞馬遜對院線態度也相對友善。

蘋果預估《花月殺手》在電影院的票房約2900到3800萬美元間,遠低於傳統電影公司對預算相當作品的估值。

就算該片票房可能不如預期,對蘋果而言也毫髮無傷。蘋果每天的營收幾乎達到10億美元,一整年的營收則是美國電影產值的8到10倍。

另一方面,串流對手亞馬遜,也計畫收購拍攝007系列電影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每年並投資院線電影10億美元。

如今美國、加拿大電影院票房,雖然逐步從疫情泥淖走出,但還是只有疫情前3分之2。兩大科技龍頭的投資,可能有助票房恢復到疫情前每年110億美元的水準。

電影放映系統IMAX執行長格爾馮(Rich Gelfond)表示,電影業製作者和觀眾其實都很期待戲院復甦,「它是無法取代的全球性發布作品平台。」

IMAX也即將和電影院合作,放映《花月殺手》、以及與另一部同樣由蘋果投資、名導雷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拍攝的《拿破崙》。

「這些作品,可能會翻轉這幾年來票房由英雄電影壟斷的局面,也把成年觀眾找回戲院。」格爾馮說。

而和蘋果、亞馬遜、迪士尼態度對比的網飛(Netflix),一直以來都對電影院抱持警戒。

網飛一直以來都拒絕把自家投資作品先上院線,再上串流平台,擔心這會減少用戶訂閱的動力。

但這個決定,不只使網飛無法賺進數億美元的潛在院線票房,更使其在不少喜歡在電影院觀影的影迷心中,累積出負面觀感。

像是前一陣子推出《奧本海默》,並創下10億美元票房佳績的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就曾公開宣示,拒絕為網飛拍攝任何作品。

在前述四大串流平台中,去年底亞馬遜Prime Video,持續提供給會員物超所值服務的策略奏效,首度超越網飛,成為全美訂閱人數第一的串流平台,但兩者在全球聲勢仍旗鼓相當,皆約2.2億人訂閱。

與前面兩個串流服務前輩相比,Apple TV+ 訂閱人數僅有1/10。蘋果能靠這種敢砸錢、擁抱院線的策略翻轉戰局嗎?

科技與媒體研究公司Lightshed Partners分析師格林菲德(Richard Greenfield)認為,蘋果原本在科技硬體的高知名度,可以負擔得起他們這樣做,而且也需要透過院線宣傳規模相對較小的串流服務,「但無法確定蘋果是否會在Apple TV+壯大後,繼續與院線合作。」

蘋果的盤算是,透過影視作品可以讓使用者使用iPhone、iPad、Mac等載體頻率增加,也會更常升級相關設備。包括Apple TV+、雲端儲存服務iCloud、音樂服務Music、遊戲服務Arcade部門在內,今年第二季營收已經達到212億美元。

但這並不代表蘋果可以就此高枕無憂。

蘋果要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先院線後串流」的模式,過去並不成功。

2021年7月,迪士尼旗下漫威工作室拍攝的電影《黑寡婦》(Black Widow),就因為當時疫情仍看不見盡頭,而選擇在戲院和Disney+同步上線,最終票房只有3.8億美元,勉強超過2.89億拍片預算,逼得主演的史嘉麗・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因為票房分潤嚴重縮水,憤而向迪士尼提告。

另一個挑戰則是成本控管。

各大串流平台不斷燒錢拍片,引起華爾街擔憂。蘋果也開始在後續新片削減支出。「蘋果願意支付高額預算拍片固然很好,但如果沒有人願意掏腰包收看這些內容,就證明這是無法持久的商業模式。」格林菲德說。

資料來源:彭博DeadlineYahoo好萊塢記者報

核稿編輯:吳和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