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打字」可能不再是笑話,臉書日前在影片中展示能夠讀取神經訊號的手環技術,要讓人未來可以用直覺的方式「在空氣中」瀏覽網頁、打字回訊息,也揭示人們邁入AR世代以後可能的人機互動面貌。

臉書2019年收購新創公司CTRL-Labs,並基於其技術開發手環。它並不是我們常見的穿戴式裝置,而是一個基於神經介面的輸入裝置,它利用肌電圖(EMG)檢測用戶手腕上的神經元活動,並將細緻的神經訊號轉化為動作。

例如,最基本的動作是「點擊」(clicks),手環能夠輕易把用戶的神經元活動轉換成實際的點擊動作,有點類似微軟(Microsoft)混合實境裝置HoloLens的「輕觸空氣」(air tap)手勢,不同之處在於微軟依靠頭戴式裝置上的視覺感測器偵測用戶的手勢。

臉書:手環是最不干擾的人機互動方式

為何是手環?目前,我們最常進行人機互動的媒介是手機,臉書在部落格中指出,這並不是最直覺易用的互動方式,我們時常得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情,在手機上打開app才能進入數位世界,而多這一步可能打亂了你的思緒和動作。

臉書發現,手腕是一個很好的替代選項:手腕靠近人們最常用的工具--手,而且手腕是人們戴手錶的位置,代表手腕上的裝置在日常生活中不會顯得突兀,戴在手上一整天也不會不舒服。

手環未來可以做到更多,例如偵測腦袋傳送給手指的神經訊號,讓你在空氣中打字。由於不須碰觸到實體鍵盤,打字速度可以變得飛快。除此之外,手環還可以從你的手指動作「學習」你打錯字時候的移動方式,然後自動捕獲並校正你可能要輸入的內容。

科技媒體The Verge評論,這可說大幅改變了人機互動的方式。更令人吃驚的是,手環未來可以做到最終極的事情,透過偵測你的神經元,讓你用「想」的、不必動手,就可以完成動作。這不就是念力或是讀心術嗎?不過,臉書堅持這並不是讀心術,手環做的只是解碼,把神經元訊號轉譯成裝置上的行動。

之後,臉書最主要的目標是讓手環和未來即將推出的AR眼鏡相搭配使用,臉書聲稱,這種直覺體驗將替用戶節省許多時間。例如,未來用戶走進廚房以後,AR眼鏡會自動顯示食譜,透過手環,用戶馬上可以在空氣中點選觀看。

手環隱私議題成未來最大考驗

除了臉書,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另一公司Neuralink也有類似的產品。

只不過,Neuralink的產品更「刺激」,腦機介面面積為一個硬幣大小、薄度就像人類「頭骨」,機器人將在人類頭頂開一小洞並植入腦機介面設備,再用強力膠快速密合。透過腦機介面設備傳輸出來的神經訊號,可以得知人想要如何活動四肢的意圖,馬斯克聲稱,能夠幫助腦部、脊椎損傷或患有先天性疾患的人復健,未來人們甚至可用「腦波」溝通。

對此,臉書執行長佐伯格(Mark Zuckerberg)近期批評:「我們不認為人們為了用虛擬或擴增實境願意頭上被開一個洞。」相較之下,手環不會侵入人體,也不會讓人引發被裝置讀心的恐懼感。

The Verge點出,但不可諱言的,臉書的手環仍將蒐集大把數據,包括打字習慣、身體緊張程度等等,對許多人來說,這些數據仍然過於私密。最近,大眾和監管機構皆越來越重視隱私議題,臉書又正好是隱私方面最受詬病的社群平台;對此,負責開發手環的Reality Labs表示,他們有一個「神經倫理計畫」,會仔細審視AR和神經介面的隱私和安全面向。臉書想要人們接受它的新興人機互動理想,還需要贏得許多信任感。

(參考來源:Tech.fb.comThe Verge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