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那一件衣服嗎?還是單純想要擁有?

大約十多年前,包含UNIQLO在內,ZARA、GAP、H&M、FOREVER 21等國際知名的服飾品牌,陸續正式進駐台灣。當時每個品牌的第一間店面,都掀起了排隊及熱購的風潮。還記得某報社記者朋友電話訪問我,問到這些品牌對於民眾有些什麼衝擊或影響,我的回答或許並不如預期的有趣。「如果說對廣義且正面的影響,是以不算高的價格,而有了更多元的選擇。如果說對消費者來說,其實多數品牌的主力商品,彼此並沒有太多重疊,民眾可以更聰明的挑選適合自己需求的商品。」這個回答並沒有點出各品牌的優點及特色,而是以消費者需求來考量。為什麼?因為受訪的當下,家裡衣櫃裡仍有數年前在國外購入的全新服飾單品,至今連吊牌都還沒拆掉。

商品被賦予的使命及任務,決定了他的生命週期

購物的邏輯很簡單,因為需要而去購買。但是購物的情緒很複雜,有時候單純失心瘋、有時候因為被旁人影響、有時候因為不甘願而逼自己買、有時候只是喜歡想要擁有。當然逛街作為休閒娛樂,是讓生活增添樂趣的方法之一;想要擁有喜歡的物件,也是人之常情。許多無論男女,因為有了很多雙鞋子仍不斷購入,被親友笑是蜈蚣,或許可以辯稱是種情懷(比方收集復刻籃球鞋),也可以說是需求(不同高度鞋跟及顏色),但實際上真的常穿出門的,仍然是那少數幾雙鞋。換個方式說,如果是以收集為前提,可以視為嗜好(或投資)則還不算是浪費,倘若只是因為想要擁有,無論單價高低,很可能就成為浪費。

流行品的過度浪費,遠比想像的還誇張

而曾經許多快時尚,就是以這一點成功,也同時造成了各種不同的浪費。在以往,我們並不曉得原來成衣產業,佔了地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0%;再者,服飾相關產業的廢水排放,也達到了20%,並且有八成多的紡織品,在還能被使用的狀態下被送到了垃圾掩埋場及焚化爐。接著陸續被揭露的,還有童工問題、黑心材質,以及許多在光鮮亮眼服裝、動人的時髦廣告之下,從來都不曉得的地球負能量。在過去這幾年間,不難聽到身邊朋友表示,某些品牌的衣服很不耐穿,笑說或許就是讓消費者很快再去購買的誘因。走進賣場時,看著衣架上擠到很難拿取的大量成衣,心中不免有「這麼多要是賣不掉怎麼辦」的疑惑。

價格更低廉的網路購物,加速造成環境污染

雖然品牌每年都有特價的促銷,但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與現實:如此大量的庫存經由促銷,從品牌方到了消費者家中,部分被囤積而其他被使用後,很快速就被丟棄。然後這些非必要擁有的商品,就回到了前述的所在地,接著變成空氣及土地污染,以另外的形式,從漂亮好看的衣服,變成了醜惡有害的污染,再次被消費者擁有。時尚並不是造成環境污染及破壞的殺手,多餘的浪費絕對是能夠被檢討及改變的環節。

如果先撇除店面的衣服,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對流行敏銳度高的年輕人,更常透過網路來購買流行商品。款式多元且極具流行感,並且價格極為低廉,但卻也有「來路不明」「原料不詳」的疑慮,但對許多消費者而言,以相對便宜的價錢購得,即使穿著次數不多,以性價比而言是划算的。這些「不耐穿」的衣服,同樣變成垃圾而再次回到上述的污染週期裡。因此,許多被針對的品牌,尤其是被爆料過的時裝品牌,開始改變策略,並且以更具體的行動,來回應著永續時尚如此的議題。

除了使用環保材質,我們還能做什麼?

舉例來說,UNIQLO的運動服裝開始採用寶特瓶紗製造,並且大量減少製程的用水及塑膠包裝;根據品牌的報告,他們已經回收近80萬件羽絨衣,並且回收分解再次重製。品牌不希望商品變成短期使用的浪費,因此以不生產消費者不需要的東西,作為新的概念。與此同時,連續數屆的台北時裝周,都將「永續」納入創作主題。邀請具永續觀念及能力的紡織廠,與優秀設計師品牌合作,共同開發設計融合「永續、機能、時尚」實例的展件。具體來說,宏遠興業的回收寶特瓶布料、環保回收棉布,遠東新世紀在節水、廢氣及海洋廢棄物回收,皆能生產出能夠展現設計師創意,同時兼顧時尚美感的布料及素材。曾多次參與永續時裝秀的設計師坦言,如果不刻意標示,多數人無法輕易辨識這些設計的材質;並非所有常見、常用的材料都能夠被落實環保、永續,甚至其他社會及環境問題,然而時裝品牌如果能夠從自身開始轉變,消費者較能接受永續環保的商品,進而從生活中培養起概念。

壓抑慾望不容易,先從改變觀念開始

講白點,為何「快時尚」會背上這些罪名?因為大量的需求而導致後續的錯誤及傷害。但事實上,時裝產業跟食物過度浪費的議題類似,「量力而為」的不過度使用,是絕對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並且從生活上就能做到的事情。對製成商品之前,那些品牌與集團所該負的社會責任,也牽動著日後是否被消費者抵制撻伐的問題所在。然而對多數消費者較為「有感」的改變,即為「不浪費」如此簡單的觀念。尤其是流行、時尚等產業,有個非常多的誘因,吸引著無數的消費者,也常常因為「便宜」等原因,購入非常多「非必要」且「品質不佳」的單品。網路及社群上出現包含租賃、二手、回收等選擇,先不論是否真實環境友善,至少,先從「不浪費」開始做起。

加入永續行動力,看見台灣改變10x10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