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報導,薪資,是現在企業界最熱門的話題!

本(10)月,台灣明年(2022)的基本工資調幅拍板定案,確定月薪將由新台幣2萬4000元調整至2萬5250元,調幅達5.21%,時薪也由160元調高至168元,是15年以來最高。

不只台灣,全球人資顧問公司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統計,隨著疫後經濟開始復甦,且為了要吸引與留下員工,高達97%美國雇主計畫明年調薪,預計平均調幅約達3%,高於今年(2021)的2.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指出,全球通膨前景仍「高度不確定」。能源價格飆高,推高消費者物價,工人短缺、需求旺盛,薪資同樣也在漲,這是否會進一步推升通膨?還是能讓經濟大餅(economic pie)成長放大?

加薪若促進「生產力」上升,經濟餅做大,人人都受益

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知名企業都宣布調薪。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本月上調公司最低薪資5%;沃爾瑪將門市員工時薪至少調升1美元(約新台幣27.9元);亞馬遜支付部分員工時薪最高達22.5美元(約新台幣627元),遠高於聯邦基本時薪15美元(約新台幣418元)。美國好市多(Costco)、迪士尼世界、星巴克、連鎖藥局CVS Health...等,也都在加薪行列之中。

在英國,年薪成長幅度是疫情前的兩倍。尤其缺工嚴重的住宿與餐飲業,今年初至7月以來漲幅已達8%,製造業則較為趨緩。英語系國家底層薪資增長幅度,是歐陸國家三倍之多,這可能是因為美、加等國較仰賴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產業,因此更受缺工影響。

調薪影響會如何?《經濟學人》指出,生產力不變的情況下,有兩種可能結果:通膨上升,或是GDP中的勞動報酬份額(Labor Share,或稱勞動所得份額)變更高。

首先,高人力成本促使企業漲價。最壞情況是,通膨吃掉薪資漲幅,員工生活並未改善。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大部分標普500指數企業就藉由漲價,把增加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以維持利潤。

第二,如果企業願意自行吸收成本,接受低利潤,那就會改變經濟大餅的分配,提高勞動報酬份額,薪資占GDP的比例增加。

自疫情爆發以來,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勞動報酬份額已增加了一個百分點,相當於家庭每年約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1兆)的額外實質所得。不過,勞動報酬份額增加雖是好事,但若不斷上升,就可能阻礙公司獲利,對促進長期經濟成長很重要的投資也會受影響。

在此兩種結果之外,《經濟學人》另指出最理想的情況——若「生產力上升」,那薪資成長未必導致通膨或推高勞動報酬份額。反而,經濟成長放大,把餅做大,那麼將人人都受益。而目前流行全球的「混和」辦公,似乎讓員工更有效率了。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在29個富裕國家,有高達25個的員工生產力皆已增加。

調薪提高消費者所得,有望推升消費和科技股前景

財經網站Unseen Opportunity報導,在已公布財報的41家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當中,80%企業的每股盈餘(EPS)都高於預期。美國個人理財雜誌《吉普林》(Kiplinger)則報導,美國9月工業生產下滑1.3%,創7個月以來最大降幅,但10月19日,標普500指數仍上漲0.3%、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0.8%,主要受到科技、非必需性消費、通訊服務等類股帶動。

對此,投資機構Evercore ISI董事長海曼(Ed Hyman)樂觀看待前景,寫道:「2022年成長力道主要來自貨幣刺激、消費者資產淨值、經濟重啟、和重新建立庫存等的延遲影響;供應鏈問題有望能減輕,明年應該能滿足今年未被滿足的需求。薪資預計會上漲,提高消費者所得。」

外匯交易商安達(Oanda)資深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也表示,美國消費者支出意外的沒有減緩。《CNBC》報導,原預計9月零售銷售將下滑0.2%,但實際卻成長0.7%,顯示年底購物季買氣有望保持強勁。

目前公布的美國科技股第三季財報優於預期,零售銷售也持續上升。加薪提高消費者所得,《經濟學人》指出,這有望能抵銷通膨疑慮。

參考來源:The EconomistSHRMKiplingerKiplinger(2)CNBCUnseen Opportunity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