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微軟還沒死?」《紐約時報》去年七月如此問。這家曾錯過近年重大趨勢的企業,二○二一年卻大爆發,不僅市值突破兩兆美元,還顛覆了遊戲產業格局。它的重生見證了「企業轉型,文化先行」的重要。

已經年近半百的微軟,自股票上市到二○一九年市值破一兆美元,共花三十三年;但從一兆美元到兩兆美元卻只花兩年。在五大科技公司FAAMG裡(編按: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微軟是最老的,但二一年股價漲幅在五大科技股中僅次於Google,雅虎財經(Yahoo Finance)還將微軟選為二一年的「年度企業」。

靠一個「視窗」獨占市場
微軟多年沒其他代表作,被笑落伍

證諸歷史,其實微軟曾錯過數次科技浪潮。在搜尋引擎市場,它的「Bing」和Google相比沒什麼存在感。在手機及作業系統,人們用蘋果或安卓,可沒聽過微軟。近年來大家用亞馬遜電商購物,用臉書與IG社交、上YouTube看影片,這些都和微軟沾不上邊。「微軟太不酷了,」《紐約時報》評論,「科技業許多人都不想與它有任何關係。」

然而被看衰的它卻在去年大爆發,表面原因是找到新出路。過去微軟主要依賴視窗作業系統,但據最新財報,旗下包括Azure、GitHub等智慧雲端部門產品,去年第四季共創造逾一百八十三億美元收入,超越視窗成為最大收入來源。

然而,微軟在雲端領域卻是後進者:二○一○年,也就是亞馬遜(Amazon)進入該市場四年後,微軟才推出雲端服務。如今此業務卻取代視窗成為它的最大收入,表面上的營收數字變化,背後卻是長期文化轉型的結果。

雲端業務躍升微軟最主要收入
雲端業務躍升微軟最主要收入(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微軟的視窗過去獨霸電腦市場,缺乏競爭壓力使它沒有誘因改革。「微軟錯過了社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因為它沉醉在視窗(的成功),」《經濟學人》說。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曾描述當時的微軟:「創新被官僚主義取代,團隊合作讓位給辦公室政治。員工面對的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繁雜冗長的程序,以及會議無止境的爭吵。」

納德拉二○一四年上任後,重點就是改革企業文化,除了扭轉「獨尊視窗」的策略外,他的主要訴求是「同理心」:打破部門隔閡,讓員工重拾最初工作的理想和興趣。

他改變每週高層會議地點和探討方式,讓他們不斷思索工作的意義,試圖激發主管的熱情,「我希望將『同理心』列為我所追求一切的中心……,我們的高級管理團隊角色自那天開始有了變化。每一位領導者不再只是微軟的員工,他們有更崇高使命:在微軟實現自己的熱情,進而造就他人成功。」

「微軟吸取了其他科技巨頭的教訓,才能重返顛峰。」《經濟學人》如此評價,這也正是微軟轉型之功
「微軟吸取了其他科技巨頭的教訓,才能重返顛峰。」《經濟學人》如此評價,這也正是微軟轉型之功。(來源:達志影像)

改革官僚,把「同理」當核心
與蘋果等對手合作、購併動視暴雪

文化改變也帶來策略轉變。過去微軟與對手不相往來。但在納德拉看來,每一個組織和行業既是對手,也是潛在的合作夥伴。因此微軟開始和對手建立合作關係,包括為蘋果的iPhone安裝應用程式;與Google合作,讓Office系統進駐安卓平台;與臉書合作,讓其所有應用程式在視窗上運作,儘管微軟的虛擬實境頭盔和臉書產品有直接競爭關係。這種擁抱對手的策略,和亞馬遜明顯不同。

進軍遊戲市場更可看出微軟的轉變。春節前它花近七百億美元購併遊戲大廠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這是該公司史上最高金額購併案。不少人以「鈔能力」揶揄它,但亞馬遜同樣有錢,近年來搞遊戲卻成績慘淡,顯見「鈔能力」不是微軟成功的關鍵因素。

微軟日前以近700億美元購併動視暴雪,展現執行長納德拉「我們要當遊戲界的網飛」的企圖心
微軟日前以近700億美元購併動視暴雪,展現執行長納德拉「我們要當遊戲界的網飛」的企圖心。(來源:達志影像)

微軟一開始做遊戲急功近利,一有賺頭就收割,不願長期耕耘,合作廠商也以同樣態度回報,Xbox機早期乏人問津就是一例。初代Xbox設計師與催生者布萊克利(Seamus Blackley)稱,二十年前他去動視暴雪介紹Xbox,想要爭取支持,「獲得的反應是一陣嘲笑。」因為暴雪認為微軟不會成功所以嘲笑。

後來微軟痛改前非,找來玩家出身的斯賓塞(Phil Spencer)當遊戲部門主管,不再短視近利一步登天,而是穩紮穩打。納德拉表示,他的目標是成為「遊戲界的網飛(Netflix)」。

從打造Xbox新一代主機硬體性能,到與遊戲工作室長期合作、購併澤尼麥斯(ZeniMax)、動視暴雪等大廠,都是日積月累耕耘之功。「微軟對遊戲市場虎視眈眈,它變得更強大了。」《華爾街日報》評論。

微軟加入戰局有兩大意義。一是「千金買千里馬骨」:當微軟肯砸近七百億美元買動視暴雪,這示範效果會吸引更多遊戲商待價而沽,索尼(Sony)日前以三十六億美元,購併遊戲軟體開發商Bungie,就是微軟推波助瀾之效。

二是促進競爭。沒有微軟參一腳,索尼與任天堂的上一代遊戲主機或許還在服役,硬體性能也不會進步這麼快。沒有微軟推遊戲訂閱制,索尼的遊戲不會像今天三不五時降價,任天堂也不會想改變它行之有年的遊戲賣斷制。《經濟學人》就稱微軟的訂閱制「符合當前的時代精神。」

微軟復興與其說是押對產品,不如說是文化轉型的勝利。事實上好產品必須有好的企業文化才能見天日,否則即使員工開發出好產品,也會被惡質的企業文化扼殺。

《論語》稱「勿欲速,勿見小利」。微軟的例子顯示產品是末節,只有長期腳踏實地塑造出正循環的企業文化,優秀的策略與產品才能源源而生。「企業轉型,文化先行」,這正是微軟教給人們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