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州再度經歷乾旱、大火、創紀錄高溫與嚴重缺水危機。其中,洛杉磯雖然仍從歐文斯 (Owens)等地區獲取水源,但市長賈西提(Eric Garcetti)期望這座乾旱之城,最終能靠自己的水源自足——例如2035年前,飲用水至少達70%。

為此,他的政府計畫回收所有廢水,包含沖入馬桶或下水道的水,並收集雨水。整體而言,開發城市廢水回收技術,預估耗資約80億美元。而水資源計畫,其實是洛杉磯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其中一環,這是市長賈西提於2019年推出的全面性藍圖,目標在對抗氣候變遷,並在2035年前達到淨零碳排放。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全球氣溫在20年內將升高攝氏1.5度,更是突顯了計畫的急迫需求。

「問題惡化的速度比我們預想還快,這證實了我們的實際感受。」洛杉磯市政府永續發展辦公室主任歐康諾(Lauren Faber O’Connor)說。「氣候變遷為洛杉磯帶來極端高溫與乾旱,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個嚴厲警訊,把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急迫且生存性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為即將到來的變化做準備?

從反派變成榜樣 

洛杉磯無止盡的交通堵塞與低密度、倚靠空調的生活型態,都是導致問題(暖化)的重要原因。由於面臨急迫威脅,它的思維因此比其他多數城市還要進步。

同時身為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主席的市長賈西提,試圖擴大加州作為政策實驗室的角色。

2016年洛杉磯通過一項投票案,決定提高銷售稅,用來為鐵路與其他(交通)項目籌資,而該市也已經砸入了約10億美元,要改善糟糕的大眾運輸網路。它表示,正在擴大興建15個新的公共鐵路路線,且在大眾運輸花的錢比美國其他都會區還多。2030年前,城市公車也將全面電動化。

賈西提政府近期把電網的淨零碳排放目標,從2050年提前至2035年。由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成功,預計2025年前電網將不再需要使用煤來發電。此外,它也正在猶他州探索「綠色」氫能(green hydrogen),但此技術仍待證實。

除了這些高價項目,洛杉磯也推出較小的激勵措施,協助改善居民的行為。回扣和激勵措施已促進屋頂太陽能板的安裝,讓洛杉磯在全美城市中取得最多太陽能。並且,它擁有全國最多的電動車充電站。

在城市推動下,居民開始拔掉草坪,換上更耐旱的景觀,例如石頭、耐旱植物、或人造草皮,並購買高效率洗衣機和安裝省水蓮蓬頭,後者是市政府免費提供的。

隨著氣候變遷影響加劇,加州濕與乾的極端狀況預計會變得更糟、更頻繁。短時間降下的大雨更難收集儲存,還導致侵蝕與土石流,但這不一定能夠結束乾旱。

「這就是氣候變遷的事實。」明尼蘇達大學氣候科學家魯普(Heidi Roop)說。「有時是在同一地區、或同一季節中,我們要如何生活在極端的兩端?」

解決方法可以是技術性和行為性:學習如何更有效率地運用水資源,減少浪費,同時投資新工具,像是把鹽從水中移除的海水淡化技術。

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事半功倍?」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助教葛里芬(Daniel Griffin)說。乾旱持續越久,人口越來越多,「我不認為能靠設計就解決這個問題。」

缺少金錢與資源,是準備因應極端氣候的重大阻礙——將是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的一大挑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估計,開發中國家每年花在氣候適應的成本,可能在2030年前達到3000億美元,2050年前則達5000億美元。至今為止,世界上最富有國家未能兌現他們的承諾,沒能在支持氣候適應與減緩上,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的援助。

1000億美元「是某種程度的決定性準則,測試我們是否準備好繼續往前,而目前我們還沒有。」全球氣候適應中心(GCA)執行長韋爾科恩(Patrick Verkooijen)表示,他並補充,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應該要平均分配於資助適應和減緩(問題)上。「若不解決這個問題,聯合國氣候峰會就不會取得成功結果。」

打造韌性

洛杉磯不只受到火災和乾旱威脅。賈西提綠色新政未能直接處理的另一急迫問題是,海岸侵蝕。海平面上升的前景——一項預測預估在本世紀末前,加州海岸的海平面恐怕會增加9英尺——將為馬里布(Malibu)、威尼斯(Venice)和代表性的太平洋海岸公路(Pacific Coast Highway)帶來危害。

洛杉磯正在尋求方法,保護人民和基礎建設免受暴潮(Storm Surge,指低氣壓引起的海面上升)侵害。但計畫者表示,現在只能先設定優先處理事項。在不遠的將來,這代表確保城市有可靠的飲用水供應,以及足夠涼爽以供居住。

「的確,這座城市是沿海城市,我們的分析也顯示海平面上升是問題。」該市永續發展辦公室主任歐康諾表示。「但這不一定是我們短期內面臨的難題之一。近期,我們最大的投資環繞於城市降溫和水韌性方面。」(延伸閱讀:商周ESG與永續者同行

責任編輯:邱韞蓁

核稿編輯:田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