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締約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大幅調低。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消息,中國與東協十國、澳洲、紐西蘭之間的立即零關稅產品比例均超過65%,中國與日本之間實施立即零關稅的產品比列也分別達到25%和57%。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楊正偉在接受中國央視採訪時表示,RCEP成員國將通過10年左右時間實現90%的商品享受零關稅。

RCEP的15個成員國,總共覆蓋了全球近3分之1的人口(22億)、近3分之1的GDP(26.2萬億美元),是迄今為止覆蓋範圍最廣的一項自貿協定。作為對比,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之間的自貿協定USMCA覆蓋了全球外貿量的28%,歐盟共同市場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量則佔全球外貿總量的18%,均小於剛剛生效的RCEP。

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專家朗哈默(Rolf Langhammer)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指出,儘管RCEP還只是一個比較淺層的貿易協定,但是其規模十分巨大,涵蓋了多個製造業大國。「它讓亞太國家有機會追趕歐洲,實現歐盟內部市場那般巨大的區域內貿易規模。」

RCEP的15個成員國,其相互貿易量在2019年已經達到2.3萬億美元。隨著疫情後復甦以及關稅壁壘的大幅調低,貿易規模還有望進一步猛烈增長。此外,成員國還在知識產權、電子商務、市場競爭等方面致力於締造共同規則。聯合國方面指出,此舉將讓亞太地區成為全球商務的「重心」。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組織(UNCTAD)最近估算,RCEP對跨區域貿易的提振幅度將能夠達到420億美元。

中日韓受益最多

不過,經濟學家朗哈默指出,RCEP 15國的受益程度並不會均等,其中最大的贏家將會是中國,緊隨其後的則是日本和韓國。「協議是為中國利益量身打造的,這包括了進口利益和出口利益。RCEP讓中國商品能夠零關稅進入日本、韓國的重點行業,還能確保從東協等原材料供應國的進口貿易,以滿足中國國內製造業產業鏈的巨大需求。」

在RCEP生效前,中國與日本之間並無任何雙邊自貿協議,和韓國也只有1份範圍相當有限的協議。目前,日本、韓國分別是中國的第三大、第五大貿易伙伴國。

按照原先計劃,印度也應當被囊括入RCEP。但是,該國在2019年退出了談判,理由是擔心國內市場會遭到中國廉價商品的衝擊。

朗哈默警告指出,RCEP的主要受益方是中日韓等大國,東南亞小國相對處於不利地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RCEP並沒有覆蓋東南亞國家的主要產業。「許多中國的鄰國都依賴於稻米出口或者廉價勞動力輸出,但是RCEP協議並沒有囊括農業或者勞務輸出。」而最不發達的柬埔寨、寮國、緬甸3國,其利益還有可能受損,這是因為他們目前受益於東協內部貿易,但後者將會遭到RCEP的侵蝕。「比如,窮國原本向新加坡的出口,將會遭到日本商品的衝擊,因為日本將和東協成員國享有相同的新加坡市場進入許可。」此外,東協國家原本享有對韓國、日本等國的部分商品零關稅優惠待遇,此優勢也將會被推動大面積推動零關稅的RCEP稀釋。

不過,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組織指出,東協內的窮國依然有望受益於RCEP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應。具體而言,原先與協議外國家的貿易,將會因為協議內貿易的關稅成本降低而轉移到RCEP成員國之間。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組織認為,隨著今後10年RCEP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壁壘進一步降低、融合程度的進一步增強,貿易轉移效應將會逐步強化。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研究部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認為,上述益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顯現,畢竟RCEP各成員國需要約20年時間才能完全消除關稅等貿易壁壘。不過,他也對德國之聲表示,削減繁文縟節總歸是一個重大利好,比如所有RCEP成員國在相互貿易時將只需要一份「共同原產地證書」,而不是像之前那樣至少遵守5個國家的原產地規則。

美國智庫高度擔心

致力於捍衛西方價值觀的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則警告指出,美國被亞太地區的自貿協議排除在外,這導致北京得以強化其區域經濟增長引擎的角色。

歐巴馬總統任期內,美國曾努力推動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自貿協定,旨在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不過,川普2017年出任總統後,立刻宣布美國退出TPP談判。隨後,其他成員國重組了CPTPP協議,而中國也在2021年9月申請加入該協議,至於申請是否獲批還遠未定論。但是,如果中國在相對淺層的RCEP協議中能夠恪守規則,獲得CPTPP接納的幾率也會上升。

大西洋理事會因此認為,如果RCEP成為中國今後加入更多自貿協定的敲門磚,「北京在列、美國缺席的後果將會更加明顯。」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RCEP正式生效 中國與亞太多國調低關稅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