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新方法可以測量一個人死或傷於意外中的風險,就是去估算所謂的「耐撞性」(crashworthiness)──指你綁著安全帶坐在一輛車、一艘船或一架飛機,其耐撞、避免你受傷的能力到哪兒。

耐撞性的測量可以在防護裝置存在的情況下為之(像安全氣囊跟有護墊的靠背),也可以在把危險環境因子拿掉的情況下為之(銳利的旋鈕或衝撞時會解體的座艙)。

但事實上,就連執行耐撞性測試的專家都不太清楚過半數人類所面臨的風險是什麼。

我們所說的「意外」,其實都是危險系統的必然結局。

對風險的渾然不覺,似乎在整條意外光譜上都看得到。專家在進行牽涉到風險的決定時,會帶著主觀的偏見,而非實際的專業。

這麼一來,用來測量風險的系統(像是耐撞性測試),就會與其他像是性別歧視產生互動。女性更容易在車禍意外中蒙受傷亡,是因為我們沒有針對女體進行的撞擊測試假人,而欠缺女性假人是因為性別歧視的偏見。這些全都不在女性駕駛人的控制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