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午後,101商場4樓精品店旁的會展中心人頭鑽動,不為參加精品店的時尚party,而是趕赴台灣第一家食農加速器「好食好事加速器 Demo Day 暨國際論壇」活動,不斷湧向會場的人潮只為專注聆聽11組涵蓋永續培育、農業科技、創新飲食等領域的食農新創團隊Demo Pitch,以及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知名食農加速器與創投所分享的國際最新食農創新創業趨勢與經驗,更多人在展場中不停穿梭於新創攤位間,與青年創業家們交流,洽談業務合作與投資。一場食農新創風潮在台灣悄然揭幕….

Demo Day當天除永續培育、農業科技、創新飲食等領域的11組新創團隊展示成果外,更邀請來自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知名食農加速器與創投,分享最新的國際食農創新創業趨勢與經驗。
Demo Day當天除永續培育、農業科技、創新飲食等領域的11組新創團隊展示成果外,更邀請來自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知名食農加速器與創投,分享最新的國際食農創新創業趨勢與經驗。

隨著氣候變遷、農村勞動力缺乏、食安危機….. 種種議題加劇全球未來的飲食挑戰;另一方面,AI、IoT正在翻轉傳統的食農產業面貌,從勞力密集走向智慧高科技。與人們生活與健康息息相關的食農產業正醞釀轉型熱潮,其中更富含無限商機潛力。「好食好事基金會」便是在這股風潮下於2017年在台灣成立。

好食好事基金會是一個年輕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扶植食農新創與人才培育,包括鏈結國際資源、引進國際業師來台協助創業培訓,連續兩年與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在台舉辦創業訓練活動及針對高階經理人舉辦的管理課程,凝聚對食農創新的關注。於去年11月正式啟動「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進一步實質扶助食農新創團隊,成為台灣第一家專注於扶植食農新創的創業加速器。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歐陽思菊表示,加速器的團隊遴選對象為已具有早期商品及服務模式的團隊,涵蓋農業科技、永續培育、創新飲食三大領域,加速器的設計並針對食農產業的發展特性,以完整課程協助團隊改善商業模式、擴大規模,並因應團隊個別的關鍵需求,各自配對2~3位不同專長的業師,2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業界菁英與高階經理人以無給的方式投入,共同致力於協助台灣的食農新創團隊發展商業模式,打造永續發展、互利共生的環境。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業師輔導系統加持 鉅頭業師無私分享

好食好事基金會為大中華區唯一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業師輔導系統(MIT Venture Mentor Service,簡稱 MIT VMS) 承認的非營利性創育輔導姊妹組織,在MIT VMS嚴謹的架構下,讓好食好事加速器第一屆舉辦就擁有系統化的輔導規劃和業師配對,業師的邀請也不限於食農產業範疇,更涵蓋科技、法律、財務等面向。例如法律專業邀請到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律師擔任業師;蔡玉玲曾擔任IBM大中華區法務長,並創立科技法律事務所,在行政院政務委員任內更致力推動電子商務相關法規及產業發展、創業家簽證、開放民間業者辦理股權式群眾募資等,對於科技法、創新創業多有著墨,她表示:「商業模式會涉及到許多法律架構,尤其是新創公司要往海外擴展時會非常需要法律的協助,同時現今各種產業均已面臨科技挑戰,法律、科技、新創實際是一體三面、密切相關。」輔導團隊的過程中,她常驚豔於團隊運用的各種科技和創意,也點出幾項新創團隊經常忽略的法律問題,包括創業夥伴之間的權利義務、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廠商客戶的合作規範、合約條文所牽涉到的營收與財務報表收入費用….等等,乃至於將來要複製的商業模式、核心價值要如何安排,都需要格外留心。

重量級業師群,蔡玉玲律師及謝孟璋董事長以豐富的經驗與專長,提供新創團隊專業輔導。
重量級業師群,蔡玉玲律師及謝孟璋董事長以豐富的經驗與專長,提供新創團隊專業輔導。

另外,擔任生化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現任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董事長的謝孟璋則謙虛的表示,擔任業師對他而言是教學相長的過程,透過加速器也讓他更加了解新科技和台灣新一代創業家的思維及作法,他也提醒:「台灣的市場規模有限,這樣的產業要能夠蓬勃一定要走出台灣的格局。」由於謝孟璋本身在印尼有三萬公頃的農場投資,輔導過程中他更直接把團隊帶到東南亞,讓團隊看到國際市場。「除了解決台灣農民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團隊能夠踏出台灣,看看全世界大型農場或不同氣候會面對的不同問題。」他也肯定擁有優秀學經歷的團隊願意走出舒適圈、投入食農領域創新創業,更鼓勵新創團隊們不要只是戰戰兢兢腳踏實地,要讓投資者感受到團隊的熱忱、信心和膽量,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

四個月紮實課程培訓 為新創團隊 加速創新

台灣以製造業起家,就連食農新創團隊也多以技術、生產出發,雖有務實的理念與技術,卻缺乏市場端的經驗與思維。因此,好食好事加速器的三階段課程分別以創新 (Innovate),提升 (Elevate),啟動 (Activate) 為主軸,特別著重在協助團隊找出創新商業模式、提升銷售,並能面向募資市場。為期四個月的強勁課程除了包括行銷、客戶研究等等,協助團隊驗證市場,也包含了律師、會計師等輔導,讓小規模團隊也能擁有專業的法務、會計知識協助。

由蜂農轉型、致力於生物防治及環境永續的「必麥農牧」行銷總監黃婉玲表示,必麥農牧目前成立一年半,致力於將蜂運用在農業上、降低農藥使用,例如透過培育荔枝椿象的天敵─平腹小蜂來協助農民防治荔枝椿象的危害,這一類生物防治在歐美已經蓬勃發展,在台灣卻剛萌芽。必麥是台灣目前唯一一家進行蜜蜂相關生物防治的公司,剛加入加速器時仍在摸索商業模式,整體資源也較缺乏;而這,幾乎也是所有食農新創團隊的共同寫照。「大家都是本身研發和產品能力非常強,但是在營運、財務、行銷、募資等等…都需要靠專家指導,尤其財務、法務是新創比較不足的部分,大家都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和資源,這些課程雖然略微艱深,但十分完整,讓我們縮短了摸索期、避免了走錯路的風險。」

創新飲食的《星睿食品》、農業科技的《明谷農業生技》及永續培育的《必麥農牧》,發表四個月來的豐碩成果。
創新飲食的《星睿食品》、農業科技的《明谷農業生技》及永續培育的《必麥農牧》,發表四個月來的豐碩成果。

鉅頭業師經驗傳承 助團隊破除盲點成功轉型

眾多業師的近距離不藏私指導也成為團隊們的一大助力;多位產業檯面上首屈一指的專家不約而同地用心投入在了解團隊處境、傳承經驗,協助團隊做出商業轉型建議。

本屆團隊「星睿食品」的共同創辦人葉嘉修就表示,低糖、低澱粉的健康高蛋白零食在國外已行之有年,成為零食貨架成長速度最快的品項,台灣消費者的認識卻還不夠。星睿堅持使用天然食材,無添加人工甜味、色素及防腐劑,以藍帶甜點職人操刀設計配方做出符合華人口味的高蛋白點心,在推廣產品的同時也在向大眾推廣健康和營養的正確觀念。身為市場的先驅者,雖然享有鮮明區隔,卻也在拓展市場時更為費力。透過加速器業師的指導,有食品大廠總經理傳授市場定位、包裝設計、推廣策略等等,有成功創業前輩指點創業會遇到的困難,分析公司未來發展的路徑,協助團隊突破既有思考模式的盲點。「透過加速器的過程發現很多其他機會,包括全素市場及銀髮族市場等不同客群及發展方向,加上加速器教給我們的系統化驗證過程,我們蠻有信心在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跨領域互動 人脈鏈結創造新價值

除了經驗傳承與指導,業師們也無私地為團隊引介農業的相關脈絡關節,提供食農方面的人脈鏈結。「明谷農業生技」創辦人魏志豪就分享,雖然團隊掌握可以提高草藥高活性成分的獨家「逆境環控栽培」技術,也已進入募資媒合階段,卻苦於缺乏策略性的夥伴及通路。進入加速器後,三位業師各自給予不同領域的想法建議和人脈鏈結,包括食品科技領域的業師引介了保健食品大廠研發副總,也拜訪了植物研究所、食品工業研究所、農科院,再透過這些連結點逐步擴大;擔任連鎖餐廳董事長的業師也提供相關資源,讓團隊能直接創造銷售、帶來金流。

團隊與團隊之間的課程互動也碰撞出許多火花,催生出不同的跨界合作。例如另一個生產保健食品的新創團隊就成了魏志豪的客戶,共同開發出蟲草的食補產品,目前已在市場上販售;另一個團隊則有強勁的網紅行銷資源,目前也已在洽談推廣合作。透過加速器,志同道合的食農新創夥伴們建立起革命情感,團隊跟團隊之間更樂於互相幫助、整合資源互利。業師、團隊間能量循環激盪,在短短四個月之間已經看到顯著的效益。

團隊互別苗頭、拿下總金額150萬獎金

第一屆加速器3月22日於 Taipei 101 獨一文創展現成果,並揭曉獲獎團隊,為為期四個月的旅程畫下完美句點。「明谷農業生技」在業師們的指導下明確發展出了長程的B2B原料市場和有助於短期營運金流的B2C的蟲草產品市場商業模式,並透過加速器期間逐漸擴大接洽的人脈和市場完成市場驗證、拓展相關通路,被評選為創業項目具市場成長潛力與國際競爭力的「好食好事潛力獨角獸獎」,並獲頒70萬市場驗證金及30萬海外加速競賽贊助金。

鼓勵團隊互利共生及發揮利他精神、致力於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創造透明、健康、永續未來的「好食好事願景獎」則由在商業模式、市場驗證與成長潛力都被肯定,同時具備環境永續願景的「必麥農牧」拿下,並獲頒50萬市場驗證金。

《明谷農業生技》及《必麥農牧》分別榮獲「好食好事潛力獨角獸獎」、「好食好事願景獎」。
《明谷農業生技》及《必麥農牧》分別榮獲「好食好事潛力獨角獸獎」、「好食好事願景獎」。

執行長歐陽思菊表示:「好食好事成為台灣第一家食農加速器,除了MIT輔導訓練資源外,也同步鏈結以色列與東南亞知名食農加速器與創投資源,希望以國際與創新思維,扶植台灣食農新創,進而培育下一個食農獨角獸。」期望未來以第一屆團隊為基礎,打造好食好事加速器平台,協助食農新創不僅能互相鏈結商業資源與網絡,追求成功的商業發展,也能一起打造永續發展,互利共生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