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閒聊」改善主管的「視力」

我簡單說明一下「閒聊」到底是什麼。

大部分的公司,報告資訊的途徑都是按照金字塔型的組織,從最底下的員工傳給課長,再由幾位課長傳給部長,由幾位部長傳給本部長。也就是從下到上把資訊收集起來。

相反的,高層的想法與指令會由本部長傳達給幾位部長,由部長再告訴底下的幾位課長,從上到下傳播。

然而,這種「傳話遊戲」真的能正確傳達當事人想表達的意圖與細微的意義嗎?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或多或少的資訊遺失。能夠把這些掉落資訊撿起來的方法,就是「閒聊」。

Google與Meta等矽谷公司使用的「1 on 1」也是類似的方法。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閒聊」應該和「1 on 1」很像。

事實上,「1 on 1」是一種溝通技巧,由主管針對員工面臨的業務狀況(有時是私生活),問出問題、煩惱、目標,並由主管進行引導或回饋,將員工引導到更適當的方向。另一方面,「閒聊」名副其實,就跟一般的「聊天」很像。

不需要議程,每個月一次(主管每週一次),一次30分鐘。話題不是業務報告或專案進度,而是了解員工心裡的煩惱,確認他想做的事,掌握他的個性與士氣高低。談話時,如果不小心變成「說教」,是最糟糕的。

我也常常把員工逼問得無處可逃。聽說Cybozu(編按:作者任職的公司)裡流傳著這樣的經典笑話:「『閒談』的時候本部長一直追問我,根本就是逼供。」我自己聽了也覺得很丟臉。因此,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想改變別人的想法」。

相信有些人會認為「聽到對方的需求或不滿,就必須做出具體的回應」,因此會在準備不充分的狀況下,就給出建議。充滿責任感、個性又體貼的前輩,更容易做出這樣的事。不過,「閒聊」單純就只是讓團隊成員說話。

重要的是,這30分鐘不是為了主管安排的時間,而是為了團隊成員安排的時間。

如何讓其他人開口說出真正的「事實」與個人的「解釋」?

話雖如此,當主管叫你過去,對你說「我們聊聊吧,你可以坦率一點,說什麼都可以」,你能夠立刻就侃侃而談嗎?應該沒辦法吧。老實說,我也不喜歡這種感覺。

尤其是剛剛開始「閒聊」時,公司正處於氣氛不佳、業績遇到瓶頸、整個組織都停滯不前的撞牆期。有些人很害怕,擔心會在一對一的時間被罵,也有人反對這項安排,覺得「明明有這麼多事要做,為什麼非得在這時候跟山田先生聊天」。說到底,他們對我並沒有好感。

因此,我和他們的閒聊時間當然就會得到「沒有問題」、「沒什麼特別的」這種欲言又止的反應。

我想,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不論他們跟我有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也會因為「說出來也不會有什麼改變」、「說了某人的壞話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等原因,難以說出自己的心聲。

我認為無法說出心聲是很正常的,正因如此,主管和團隊全員一對一談話才有意義。

當我不屈不撓,持續詢問團隊成員「最近如何?」、「你在做些什麼工作?」、「有沒有遇到什麼困擾?」之後,有一次,員工A突然這麼回答:「最近,B和C好像有點衝突。」

之後,我和B談話時詢問「最近如何?」B回答:「沒有問題,一切都很順利。」我心裡就有了底。

接著輪到我和C談話,當我詢問C「有沒有遇到什麼困擾?」時,C也回答「沒問題。」不過,我已經聽到A說「B和C好像有點衝突」,因此再次詢問:「是這樣啊,你在這個專案跟B共事,有沒有什麼狀況?」

一問之下,C有點吃驚的回答:「原來您已經聽說了。」接著又說:「其實⋯⋯我想朝這個方向去做,但B好像不贊成,他似乎很難理解我的想法。」我終於得到了新的資訊。

接著,我又在下一次「閒聊」時問B:「這個專案好像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為什麼你反對?」B回答:「是因為D部長的指示。」

下一步,我就去詢問D部長:「B說這是你的指示,是真的嗎?」D部長的回應是:「咦?我沒有說過這種話啊,可能是他把我的假設當真了吧。原來如此,所以他們最近才會意見不合。」

如何呢?把聽到的消息像滾雪球一樣一一求證,就會發現很多矛盾之處。無論是不是真心話,無論是什麼樣的意見,背後都會有它的意圖。從上到下用俯瞰的角度觀察,就會發現看到的事物完全不一樣。

即使事實只有一個,也會有100種解釋。公司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狀況,沒有人會一開始就打開天窗說亮話。所以,我才要和100個人談話。

*本文摘自高寶出版《未來團隊最需要的最輕量化管理

書籍簡介

《未來團隊最需要的最輕量化管理:對上有交代、對下能放手,將一切透明化的減壓工作模式》

作者:山田理
譯者:劉淳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4/04/10

作者簡介

山田理

Cybozu副社長、組織戰略室長。1992年進入日本興業銀行,2000年進入Cybozu,擔任財務、人資與法務負責人,一手建立公司的人事制度與教育研修制度。2014年為拓展公司事業,於矽谷創立美國法人,擔任社長。2020年開始擔任組織戰略室長。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倪旻勤